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貨幣(四)

上文提到貨幣供應便正是我們現面對的問題。問題究竟是怎樣的?

如上文所說,一千萬的鈔票,經過銀行體系後便會變成一億兩千五百萬的貨幣供應量!但這是最理想的情況,實際上,當然會少於這個數字。但不重要,在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數字是會相對穩定的,不論是一億也好,八千萬也好,都不是一個問題。

現實上,一個國家必會有多於一間銀行,而銀行亦會有不同的經營方式。例如,有些便扮演‘零售’的角色,就是開很多分行,吸收一般市民的存款。亦要有些銀行,扮演‘批發’的角色,她們會以大機構和銀行同業為服務對象。

於是,眾多銀行便會形成一個系統,祗要你不拿走鈔票,就算錢由一間銀行轉到另一間銀行,但錢仍在這個系統內,上文的推論仍然正確。

但這有一個假設,就是銀行間的錢會有一個流動的基制,這就是資金過多和不足的銀行間會有資金的流動。在香港,這便稱為銀行同業拆息市場。法例規定銀行要保留存款的8%,但若某天很多人來某銀行提款,這銀行便會出現‘頭寸’問題。於是,她們便要從多方面包括同業拆入資金,以應付提款和符合法例的要求。

銀行貸款可分為兩類,就是有抵押和無抵押。理論上,有抵押的貸款風險會比無抵押低,因為若不還錢,還可拿抵押品抵債。但是,同業拆息市場便屬無抵押的貸款,理論上是屬高風險的。但由於對家是銀行,祗要她不破產,便應沒有問題了。

聰明的你,必會想到我會說甚麼。誰說銀行不會破產和倒閉呢?雷曼兄弟,這間百年老店不就是破產給你看!市場本來相信美國政府會‘救’雷曼的。但令市場失望,美國政府就是‘不救’。但‘不救’,雷曼的商業合約便不會執行,損失的不單是‘小投資者’,更嚴重的就是借了錢給雷曼的銀行。美國政府任由第一張骨牌倒下,於是便引起嚴重的‘連鎖反應’,不單是美國的銀行,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奉行自由經濟的地區,沒有那個可以置身事外。

但這還尚未是問題的核心,核心問題就是兩個字:‘信心’。若你是銀行家,經歷了雷曼一役,就算保得住暫不出事,你還有信心把資金拆借出去嗎?在這金融嚴冬,保命才最重要,賺錢與否可能經已不在考慮之列了!

於是銀行不單不再借出新資金,還要call loan。若你和銀行借過錢,又有細閱借款條文的話,你必會發現有call loan這一條。這就是銀行在有需要時,就算你的貸款尚未到期,她都有權要求你立刻還款,這便叫call loan。廣東俗語便說:‘落雨收柴’。現在,大部份美國銀行都在互相call loan!

金融業有一個稱為Ted Spread的指數,其詳情有機會我或再另文解釋。簡單來說便是銀行之間借貸信心的指標,從附圖大家可以看見,它近日急升的情況,指數越高便代表信心越低。可以想像,信貸收緊的後果便是貨幣供應短缺。本來是十多倍現鈔的供應量,一縮便可能變回幾倍,‘等錢洗’(即資金短缺)的人或機構,便唯有變賣資產以渡難關。最容易變買的資產是甚麼呢?買賣實物也要一段時間推銷和交收,都不知到何時才收到貨款。那裏好像香港這類自由市場的金融產品,例如股票等等……祗要在電腦前按幾個鍵,兩天後,款項便會到戶,到戶後幾分鐘便可匯到差不多世界任何地方!

所以,前幾天香港的股票便跌得非常厲害。而其引發的連鎖反應,那就是一個不買股票的小市民,一樣會被這個金融海嘯淹沒!

全世界的政府,都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不停以各種方法,向銀行拆出資金,但政府投入的資金就真是杯水車薪!那裏可以喂得飽這個金融黑洞呢!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