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金融海嘯與科學本質的反思(一)

我從未在這裏寫過金融海嘯這個熱門話題,原因之一便是我自己是個失敗的投資者,過去的紀錄都是輸多贏少。

聽一個失敗投資者講財經,有意義嗎?我本想沒有,但現在有點不同的想法,可能我的觀點也有點參考價值的。

有一次,友人問我有關認股證的問題,我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釋這是甚麼?可是,我都忘了是半小時還是一小時後,友人仍是茫茫。我的結論非常清晰,他還是不沾手為佳。所以,我不再認真說理了,我就說了一個比喻。

香港前財政司梁錦松先生,在上任時就扮足‘受害者’,這就因為財政司長的工資太低了。甚麼?財政司長年薪有兩百多三百萬,對我這個小民來說,這已和無限大分別不大了,這還低?原因便是梁先生之前的年薪是千多兩千萬!

今次我並不打算討論梁先生的態度和品格問題,他究竟做些甚麼工作,可以拿這樣的工資呢?在當財政司司長前,他是個投資銀行家。

一個農民,對自己的產能會非常清晰,把種子播到地上,辛勞耕作後,若一切順利,沒有天災,沒有人禍,一段時間後便會有收成。但投資銀行家的產能是甚麼呢?他們並沒有在土地上耕種,也沒有生產任何實質產品,甚至沒有進行實質商品的買賣,但一直以來他們就賺取比工農商高得多的利潤。

他們所經營的正是金融產品,友人就是覺得認股證‘抵買’,但我就直接要他思考,世上那有‘抵買’的金融產品呢!若這些產品真是‘抵買’,梁先生的千多兩千萬年薪又是從那裏來的。當然,在Citicorp裏,梁先生並不孤獨,拿這樣甚至更高工資的人就多的是!若想信有‘抵買’的認股證,就等如相信進賭場,有‘抵玩’ 的‘遊戲’一樣,荒謬!

過去的一段時間,多少年青人,就以能任職投資銀行為目標,而投資銀行當然亦祗會吸收精英中的精英,然後加以嚴格的培訓,他們的能力和知識應沒有甚麼問題,但為甚麼問題就出在這群精英搞出來的產品上呢?

要明白現代的金融產品,最好就是先研究一下賭場的‘產品’。首先,我們假設‘賭場’是‘公平’的,她不會出千。請留意,這是假設!好,我們便拿骰寶來研究一下,遊戲規則就是擲骰三粒,三粒骰的點數總和便由3至18。遊戲規則便是10或以下為‘小’,大於10便為‘大’。參與者可買‘大’或‘小’,中了便一賠一。若是這樣,為甚麼要開賭場呢?其實,規則裏還有‘圍骰’,這就是三粒骰的點數一樣,便會‘大小通殺’,若你‘長賭’,從統計學上說,你的期望值就是一個負數,你就是輸了這些圍骰。

圍骰的機會有多大,圍骰的機率是36份一,又或約2.8%,一張‘公平’的,單提供買‘大小’的骰寶枱,長遠來說,其期望收入便應是投注額的2.8%。例如某賭每天的平均投注額是約100萬,平均每天便可期望約有28,000的收入。當然,這是長遠平均而言,每天都會有差異的。

2.8%,不算太厲害啊!可以這麼說,但就是因為這樣,骰寶的玩法就不單是買‘大小’。這話怎說,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