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網上服務

最近要為兩件電器作保養登記,兩間都是大品牌,就暫稱她們為S公司和E公司。

 S公司的網站外觀還可以,整個登記過程好像有五六個畫面,但就在第二個畫面死了! 按我的經驗,應該是開發者把版面的文字也放在資料庫內,都這個資料庫可能出現了問題,所以,整個畫面充滿了null,真是何其壯觀。 

我等了一兩天再試,又用了不同的Browser和系統再試,還是這樣。但又找不到任何網管或技術支援的聯絡點,最後,我還是選擇了以郵寄方式完成登記! 

E公司更精采,不要填錯任何東西,否則,你便有練習打字的機會了!就算是系統因為資料不足而返回以資料輸入畫面,很多資料仍會散失,有關開發者就好像不懂得如何設定dropdown list的資料。 算了,總算填完幾版資料,到確認時,系統就祗是說‘系統不能發出電郵,請打xxxx-xxxx聯系支援人員。’E公司居然不能發出電郵! 

還好,總算有個聯絡點,照例也是聽一大輪音樂,再按多個選項,最後,系統就指示我要‘上網作登記’! 

結果,我選擇了查詢維修進度這選項,因為我賭她們尚不能在電話自動辦妥這動作,必要有人接聽,結果,如我所料,問題總算解決。 

香港近年的各方面的專業水平都下降了不少,就以我的本行為例,編程的水平越來越低,更加不著重可用性設計,例如,為甚麼一個產品保養登記要填寫五六版資料呢?當然,從公司的角度出發,越多料當然越好,但用家又會怎樣看呢?又例如,簡單如購買日期的輸入,為甚麼不初設為今天呢?當然,很多時都不會即買即登記的,但最少,都不用我再輸入年份和月份罷! 

不過更重要的,還是根本沒有人去理會這些系統的運作,在S公司的情況,我就是在一兩天後再試,情況依舊。我很想報告,但又無途徑。早於手機流行前,我們已會把console 的輸出連接傳呼機,可能零晨四時,傳呼機響過不停就是系統出了點毛病,操作員便要從睡夢中起來處理。

今天,她們就連一天有多少個登記,為甚麼這幾天都沒有登記都懶得去問了! 相對於我們要用傳呼機的日子,今天的監察工具就多如恒河沙數,而價格亦可能祗是當年的百份一甚或千份一,以產值以十億甚或百億計的S公司和E公司,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問題就祗是出在‘認真’兩字!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統計


時間:廿多年前
場景:某中學的教職員會議
人物:校長,教務主任及大部份老師

教務主任:‘中一甲班中文科的合格率祗是乙班的三分一,請陳老師解釋一下。’

陳老師低下頭,無言以對。

一個剛出道,唔識死的電腦科教師:‘這個報告是我做的,我想我有責任說明一下,乙班人數為三十,兩個人合格,甲班人數四十五,有一個合格,我有足夠理由相信,中一甲班和乙班的學生都不大識字!’

結果,他便最少得罪了四人,教務主任,甲乙班的中文老師和中文科科主任,下場……

……

日期:今天

星島日報報導:‘入境處雖繼續暫停處理外傭居留權申請,近期接獲的申請卻飆升,前日單日更達二十宗,較上月才一日半宗,增幅近四十倍。’

噢!菲人‘殺到’,增幅四十倍……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補充

上文我提到Apple產品的兼容性常有問題,有讀者就批評我的立論有問題,他特別指出我引的例子有不當之處,他認為這是bugs而不是Apple要搞甚麼兼容性的破壞。

受教了,真的,讀者的批評也確實有道理,我承認上文的例子有疏漏之處,但祗是例子舉得不理想,我仍維持我原來的想法! 

或我舉另一個例子說明之,iPod(shuffle除外),iPhone和iPad採用的30-pin接口,是蘋果專利設計,但就有授權其他生產商用於其產品上,市面上就是有大量供i產品使用的配件,如喇叭, charger等等⋯⋯ 本來,這個接口是可兼容USB和Firewire 的,由於使用Firewire進行充電比較簡單,所以,很多產品都是經由Firewire pin作charge電。但兩三年前,Apple就突然把Firewire的支援拿走,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大量不可為新設備充電的‘跳樓貨’! 

從正面角度看,Apple就是可以很快放棄‘錯誤’的決定,當世界流行USB時,Apple敢於以Firewire為其主要的接口,但後來亦可非常‘勇敢’地放棄Firewire!我就是見證了VGA的出現,廿多年了,時至今日,VGA接口仍是PC的標準,若你還擁有十年前的舊Mon,也可把新電腦接上。但就有不少人投訴,抽屜內有一大堆價格昂貴,但各不兼容的Macbook視頻接線! 

Apple的創新,就是要用家跟著她一起跑,有很多人,JB iPad的目的,就祗是想令它能使用較便宜的視頻接線,好讓iPad能接上投影機,以作簡報之用而已。iPad不是不能簡單廉宜地接上投影機,祗是Apple不想而已。 

我有理由相信,Apple根本不想使用視頻接線,原因就是Airplay,無線展示不就是‘有型’得多嗎?問題是支援Airplay的設備實在極為有限,據不能證實的消息,Apple批出Airplay授權的條件極為苛刻。Apple的die-hard fans,可能就是要購買昂貴的Airplay設備了!這實在也很型,但型是有代價的。

 這些都代表著Apple的經營理念和哲學,下文再詳細討論。

蘋果(七)


在討論蘋果時,我一直都在強調兼容問題,有讀者投訴,這評論實在有點過份,而且沉悶極了!

我虛心接受意見,但我仍要再說,因為兼容問題實在太重要了。

我是個傳統的電腦人,工作主要都是集中在企業系統上,穩定和兼容性是我不能忽視的問題。有規模和重要的系統,都總不能說今天運作得好端端的,明天為了一個‘升級’就當下來。但我亦不能否認,我已是‘老古龍’,穩定性在今天的IT人眼中,並不是個大問題。

論及兼容性,Apple其實已比Windows容易,主因是Apple控制著大部份硬件,但就算是這樣,新舊系統都時有出現不兼容的問題,無論如何,Apple都是把創意和美感的重要性放在首位,而Apple信徒,亦不介意追潮流和升級!

但Apple也未能包攬全部硬件,特別是服務器(Server),這永遠是Apple的弱項,跨平台的兼容性,就成了Apple的死穴。要數Apple在這方面的缺失,就真是再寫十篇八篇博文也寫不完。或我就用最近的一個例子去說明罷。

高清電視廣播的流行,模擬電視錄影機已可放進博物館,取而代之的就是數碼硬碟錄影。

但這樣就大大增加了貯存量的要求,容量由G計改為以T計,而大家更想有中央的貯存,再加上數碼攝影和攝錄,音樂(相對來說已是小容量要求了),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的需求便大增。

NAS其實不是怎麼新科技,多年前,我經已開始使用,這個設備實在是部專注於存貯的服務器,早期的產品功能接近單一,但正因為功能少,設置就遠比一部原整的服務器簡單,這就特別受中小企歡迎!

近年的NAS加入了不少多媒體的功能,也和其他科技產品一樣,價格亦大幅下降,這就令其成功進入了家用市場。在眾多現代化功能中,iTune Server就是不可或缺的。很多人都會有大量的mp3,他們祗要把mp3放在NAS上,iTune便可通過網絡播放,當然,有人會問,直接播放mp3的檔案,不是一樣麼?

問題就是iTune提供了不少功能,不論在搜尋,組織音樂,以至遙遠播放都做得不錯,就以遙遠播放為例,售價低於港幣800元的Airport Express Base Station,它就可以擴展無線網絡,但更重要的是你可插上外置喇叭,便可遙遠播放。例如,你的電腦放在客廳,你祗要在睡房安裝一個便可播放音樂,最要命的,你還可以用iPhone或iPad遙控。

十分好,Apple就是有能力和創意,把繁變簡,於是就有不少愛音樂之人,將數以萬計的歌曲,存放在NAS上,然後,就通過iTune播放,盡享iTune的先進功能!

但是,iTune最近升級到10.5,居然再不能使用大部份NAS!按我的初步研究,Apple把這功能的協議更改了少許,把一些原為選項的東西變成必須,於是令大部份本來暢順運作的設置立刻罷工。

我會期望Apple在短期內會修正這問題,老實說,我不是甚麼音樂發燒友,這個功能對我影響不大。但若這是我為客戶建立的商業系統,遇上這種問題,我又會有甚麼下場呢?

Lion Server現祗售幾十美元,這和從前以千或萬美元計的日子,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但要我推介給客戶,我仍有很大保留,始終,Apple就是有不顧兼容和穩定性的傳統!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助人


一九九七年,太太和我在新西蘭自駕遊,遇上了嚴重交通意外,大部份經過的人都立即跳下車來幫忙,有人用手機報警,我的手斷了,但神志仍清醒,太太被壓在軚盤之下,有人走過來慰問我,更叫我要向太太說話,以保持她的神志,拯救隊很快就到場,消防員迅速用電動工具鋸開車輛,救出了太太送院。

當年,手機仍未很流行,更鮮有人會帶手機去旅行,若不是有人報警,後果……

不要問我為甚麼會寫這些,是對新西蘭人表示由衷的謝意和敬意,更是有感而發,發發牢騷而已!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蘋果(六)


兼容問題,一直都限制著PC的創新空間,不單是軟件,硬件問題都非常嚴重,例如,學習80x86系列的組合語言(Assembly Language)便是件非常痛苦的事,老實說,我的認知也祗是對8088而已,但已萬分複雜,特別是Segment問題,這些便是因為8088要與早期的8080兼容,不說其他,今天,我們是在說以G計的內存,但8088最高都是支援1M內存,而8080就祗是64K!要照顧原先的處理器,想想是件多困難的事。每次Intel設計新的處理器,都要保證現在的軟件都可運作,這是項多艱鉅的任務。微軟要照顧軟件問題,困難就更大了!Intel和微軟便一直都背負著這個沉重的包袱。

反觀Apple,不是說她完全不顧及兼容的問題,但其霸氣,足以令其用家改變使用Apple產品的習慣,遠的不說,最近推出的Lion,Apple便把大量iOS的經驗port回桌面系統,於是Lion的操作更似觸屏式的iOS設備。但操作就與傳統桌面系統有很大的差異。例如,畫面滾動的設計,按傳統桌面電腦的習慣,要看在畫面下面的資料,當然是要把scroll bar向下拉,但Lion就是要把iOS觸屏的習慣,引入到桌面電腦,設計剛好相反。

對我這個‘老人家’而言,這真是個痛苦的改動,公道一點說,Apple提供了使用回舊習慣的選項,但我非常清楚,要用Apple,就要做到do it Apple way,所以我還是乖乖的去練習和適應這項新設計。

於是,在我身上就產生了一個‘副作用’,這就是增加了我與PC的距離,例如,對於沒有multi-touch的netbook我經已覺得越來越不習慣,後來我索性把netbook送走算了。但現在就連使用桌面的PC 也開始出現問題,每次轉動鼠標的滾輪(scroll wheel),都必會弄錯方向,當然,這也不是甚麼嚴重錯誤,但已經非常不悅。

不要小看這些細節,Apple在產品上的領先,很多時就是由於她能在細節上用心,也有更改細節的勇氣!換了是微軟,難於想像可以做這等事情,就算微軟肯,軟件商也不肯,就算軟件商肯,用家也會抗議!

由於我常有機會接觸國內的年青人,我發覺他們大都對Mouse有極高的偏好,對touch pad,就甚為抗拒,有次,有位電腦經驗很高的年青人,由於沒有Mouse,居然操作不了我的netbook!這點並不難理解,限於成本,很多PC的touch pad表現都強差人意,但Apple就在touch pad上下了不少功夫,特別是Lion,若不用touch pad而用pc mouse的話,就真是焚琴煮鶴了。或我應更清楚說,是不用Apple的mouse,因為Apple的mouse實在是結合了touch pad的。

上星期回國內和幾位年青人見面,順道帶他們到腦場走走,明顯地,Apple 已高調進軍國內,腦場多了很多蘋果店,我本想向年青人們示範一下Apple的桌面touch pad,但店內居然沒有展示,退而求其次,就示範結合了touch pad的mouse罷!不過,我做了幾個Gesture都無反應,噢!原來這些機器,仍未升級到Lion。

我非常肯定,大部份國內人就算買了部Macbook,仍可能會堅持要配隻PC Mouse,然後當它是部PC來使用。Do it Apple way,在國內仍很遙遠,至今,很多國內人用iPhone或iPad都是為了追求時尚,看來,Mac在國內也是會有銷量的,但買回去很可能是件裝飾品而已。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蘋果(五)


上文提到,Windows 95的推出時間比計劃遲了很多,究竟出了甚麼問題呢?

按江湖傳聞,這產品其實已按進度完成,但就是在推出前的最後測試,才發覺有很多Windows 3.1的軟件,在新系統上出現了問題。據說,當時負責有關項目的副總裁,駕了一部小型貨車到軟件店,購買流行軟件回去測試,結果載滿了整部貨車。

為甚麼會出這問題呢?這就要先認識一些基本概念,這就是所謂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Windows 3.1和Windows 95是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其任務就是負責操控硬件和提供系統服務,例如,應用程式要打印一個文件,就祗要叫用操作系統的相關服務,理論上,完全不用擔心實際硬件的操作,API便是一套標準接口,供應用程式去使用。

所有應用程式的開發者,理應嚴格按API的標準辦事,若現實真是這樣,祗要Windows 95提供和Windows 3.1完全相同的API,所有應用程式都可順利過渡。但現實並不是這樣,應用程式的開發者有太多誘因去繞過API,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API的功能不足,這不難理解,若API沒有提供某個功能,而應用程式又想‘能人所不能’,唯一的方法便是繞過API,自行編寫有關功能。第二個理由就是效率問題,特別是一些運作速度便是成敗關鍵的軟件(例如遊戲),可能便要自行編寫比經API有效率的運作程序。

可是,當有不少流行軟件都‘不按本子辦事’,推出新系統的難度便會很高。各施各法,各顯神通,微軟完全控制不了這群大帝。

遇上這種情況,微軟的回應可有兩個方向,一是堅持新的操作系統祗支援標準的API,事實上,微軟和軟件生產商的合約責任亦如此。但是,應用軟件才是電腦的靈魂,一部沒有應用軟件的電腦,無論技術如何先進,都沒有任何意義,若祗是有少量軟件出現這問題,微軟當然可以‘企硬’,但若是大部份,其中更包括銷量高的軟件,那麼就是形勢比人強,微軟也不得不低頭。

結果,微軟的開發團隊便要細心研究,以至用逆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方法,去解拆這些軟件用了甚麼不標準的方法,然後,提供相應的服務,以令它們可以正常運作,結果,便多花了接近兩年時間!

充沛和廣泛的應用軟件庫,是微軟成功的主要因素,但這也成了發展新系統的最大阻力。在這方面,Apple便相對‘硬’,大部份Apple的軟件開發者,都知道若用了任何非標準的方法,在系統升級時,隨時都會不能運作,Apple是不會照顧你的!

實在Apple更加走向另一極端,若要在創新和兼容性間作出選擇,Apple經常就經常取創新而犠牲兼容性!

例如,Mac最新的操作系統Lion,就有嚴重的兼容性問題,不少舊軟件都不能運作,就算可以運作,都有很大重寫的壓力,因為Lion加進了很多新功能,這些都要重寫應用軟件才可發揮的!

另一例子就是硬件的支援,IBM PC使用的CPU是8088,後來一直演化成80286,80386,80486,80586,80686……以至今天的i5,i7,但基本上都是Intel或其兼容產品,Intel推出新的CPU時,兼容性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這就是新的CPU可以完全執行舊軟件,不要以為這是件簡單的事情,箇中實有極高的難度。

反觀Apple,她就是不時作CPU的轉換,簡單來說,就是挑最好的來用,但這就常出兼容問題。例如,Steve Jobs回巢後,作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就是要用Intel的CPU來取代當時沿用的IBM Power PC。

這個轉變,可謂驚天地,泣鬼神,要知道,這兩個系列的CPU,設計理念南轅北轍,沒有半點兼容性可言,當時,Apple便用模擬器的方法勉強令舊軟件可以運作,但速度強差人意,其實,這就是向開發商施壓。這仗Apple贏得非常漂亮,大部份應用軟件商都被迫要重寫他們的軟件,這個改變的背後意義,就是令Mac成功平民化。今天,你可能仍覺Apple昂貴,但與早年相比,Mac與PC的價格差距,經已大幅降低。事實上,現在不乏比Mac昂貴的高端PC,Steve Job就是兵行險著,進行了一次‘豪賭’。勝者為王,Steve Jobs就是成功帶領Apple登上了皇座!

但無論如何,純從硬件比較,PC的性價比都普遍高於Mac,為甚麼Mac仍這樣成功呢?有關問題,下文再討論。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iCloud Photo Stream


Upgrade了iOS 5幾天了,我便被迫要關閉不少新功能,問題確實嚴重。我想,一如以往,5.XX版,應很快會面世。

問題究竟有多嚴重?前兩天,太太到中環理髮,我約好了去接她,在這個電子通訊發達的年代,我們是不會約定準確的會面時間和地點的,到了附近我會致電她,再看看在何時和在那裏匯合。但這天我的iPhone居然自動關機,再開也開不了,大件事!最後還是運氣好,在附近遇上了太太。否則……

甚麼事,我猜就是Photo Stream這個iCloud功能用電量過大,把電池耗盡了,我的天!

提到Photo Stream,就祗有Apple才有這個膽量。今天,各雲端服務都已非常成熟,Photo Stream這樣限制的功能,換了是其他公司的產品,根本就不會引起用家任何興趣。或我先簡單解釋一下它的功能罷。Photo Stream在雲端提供一千張照片的容量,啟動服務後,相片便會自動上下傳,如iPhone拍攝了一張照片,又或用Mac的iPhoto輸入了一批照片,照片都會無選擇性地上載到雲端,其他裝置亦會無條件的下載,就是這樣了!

若iPhone是我唯一的拍攝工具,這或會是個方便的功能,一拍了便自動上傳,理論上,在有wifi(Photo Stream不會用3G傳送相片,這是合理的)的地方,iPhone拍了,照片便會自動下載到其他設備,如iPad或MacBook,很好!但不論上下載,都是要耗用計算力和電力的,再加上其他新增的耗電功能,我的iPhone於是便‘罷工’了。

再者,這功能對我的意義實極為有限,首先,我根本少用iPhone拍照,Photo Stream就是沒有提供任何接口供其他相機使用,當然,我可以把照片抄到我Win7的桌面電腦(已安裝了iCloud按制軟件,外游時便不可用)的上載Folder,照片也會自動上載,但有這必要嗎?USB手指,遠遠更有效率。若用Mac的iPhoto,問題就更大,因為所有載入iPhoto的新照片都會自動上傳,這簡直就是使用高像素DSLR人的惡夢!

更大的問題就是,用家並不能控制這個過程,有一次,我為了試驗iOS5相機的新功能,拍了幾張無聊的照片,結果就全部上傳,也不可刪除,必要等再加一千張後,才會自動流失。敬告各位,祗要你用啟動了Photo Stream的iPhone拍了一張照,這照片便會存在雲端和各設備一段長時間,是不可選擇性刪除的,(我好像看到有全部刪除的功能,但未經試驗,尚不能作定論)這對你有甚麼意義和影響,就請自行決定了!

另外,還有不少的bugs和設計問題,例如,我的iPhone下載就經常不完整,技術上是可以理解的,任何同步都會有出現資料差錯的可能,要解決亦不難,祗要提供一個Re-sync功能,亦即是重新掃描和比對,若有缺失便重新下載,但按Apple的哲學,是不會提供這功能的!又例如,每次進入iPhone的Photo時,畫面會鎖定十多二十秒,這也不難理解,Photo Stream就是用去了大量的計算資源!又例如, Photo Stream會把上傳的時間視為照片的時間,錯得很,我並不關心相片是何時上傳的,我關心的就是照片拍攝的時間。

結果,昨晚我就關閉了iPhone的 Photo Stream!現在還言以尚早,但似乎過量耗電的問題似乎解決了!

iOS5和iCloud實在令人失望,除Photo Stream外,其他新增功能亦問題多多,而且,實在太多太亂,有違Apple一向簡潔的設計哲學,看來,欠了Steve Jobs的Apple確實是有麻煩了!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蘋果(四)


上文提到,Apple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Steve Jobs很有獨裁者的風範,有Apple的高級行政人員曾說過,他的工作就有如要捉緊幾條老虎尾,幾隻老虎秒秒鐘都在發力狂奔,完全不知會把公司帶到那裏。

Mac出世後,就出不少反對Steve Jobs之聲,Mac仍超前科技多年的產品,設計和生產都有非常高的難度,但Steve Jobs不會因此而降低要求,他經常會責罵未達要求的員工,高級職員也不能幸免(若不是被侮辱得更厲害的話)。最後,他可以說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終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解僱。Apple的管理權就落入了一群財技人的手上。

沒有Steve Jobs的Apple當然仍舊在運作,但不久,業務就走下坡,以至出現嚴重的財政困難,瀕臨倒閉,最終微軟購入Apple約10%的股權,Apple才總算保得住。

事實證明,Apple和Steve Jobs有密不可分的關係,Steve Jobs最後也重投Apple,開拓Apple新的一頁。

Steve Jobs回到Apple後,作出了一個接近違反常識的決定,按一般智慧,新官上場應大搞新產品,和增加公司的產品數量,但Steve Jobs反其道而行,他就是說當時Apple的產品太多,Steve Jobs就決定要把產品的選擇減到最少。

以一個‘科技產品八卦人’的身份,其實Apple Store對我並沒有太大吸引之處,原因就是產品太少,例如外觀上,Apple現賣的筆記本就祗有三款,分別是‘輕薄’的Macbook Air、15”和17”的Macbook Pro。更要命的是三款都有接近相同的Look and Feel,並不太像三個不同的設計,祗像同一設計的不同大小版本。

用負面語言說,Apple的最重要特點之一,就是‘霸道’, Apple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是因為Apple產品變成了一種信仰,一種新的生活和生命方式,Tom Peters在一介紹Apple管理方法的節目中,便詳細拍下Apple早期的招聘過程,令我最注目的是,應聘者會和Mac獨處一段長時間(一兩個小時),考官會仔細留意他是否喜歡Mac,‘喜歡’比任何其他東西都重要!Apple就是Apple,Steve Jobs並不喜歡人買了一部蘋果,然後把它改成橙來用!

在光譜的另一端,就是Linux,隨意改動,多元化的發展,正正就是Linux的特點!

Steve Jobs回巢後,就是要回復這個給財技人搞壞了的‘蘋果文化’,你用Apple,就是以Apple的方法來使用,Apple會集中精神做好極有限的產品,你喜歡便用,不喜歡便去買部PC算了,PC的選擇多的是!

不能不說在這光譜的中央,正是微軟,PC成功之道,其實是把Apple II文化推至另一高峰,Apple II為程序員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軟件開發平台,PC更進一步,為廠商提供一個合法的複裝硬件平台。這令PC成了主流中的主流,更為微軟帶來天文數字的利潤。

但成也肅河,敗也肅河,這種文化,亦成了PC發展的一大絆腳石。這點說來話長,或我用一個實例說明。

微軟回應Apple在GUI上的創新的主打產品,就是Windows 3.1,Win3.1的表現根本不可和Mac相題並論,但無論如何,也令PC用家體驗了GUI,而且,推出不久,便有不少第三方軟件,繼而亦被廣大用家所接受。

但從電腦科學的角度分析,Windows 3.1的架構,已完全局限其發展,要再進一步,就必需要開發一個全新的平台,從頭設計整個系統,微軟先推出主攻服務器和高端用家市場的Windows NT,但NT對硬件有著極高的要求,雖然,這還是遠低於當時的Mac,但已遠離了PC最大的客戶群,Windows 95便是針對中低端用家的產品。

顧名思義,95就是1995年面世,但微軟本在是想在1993推出的,究竟發生了甚麼問題,下文再續。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蘋果(三)


Steve Jobs對IBM加入PC市場的回應,直接一點說就是退出這市場!甚麼!?是放棄Apple II的路線。

IBM PC是針對Apple II來設計的,可以說,沒有一點是會輸給Apple II的,按常理,Apple應大幅改進Apple II,表面上是有的,也出了一些後續型號,但實際上是暗渡陳倉,Steve Jobs就是去開發Mac!

Mac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引進了圖形介面(GUI)以及鼠標(Mouse),很多人誤以為這些都是Apple原創的,錯!這些都是由Xerox發明的,但Mac就可以說是把這概念實作的首創。在今天,GUI和Mouse是理所當然的,但在當年,大部份的電腦都是以文字型式運作,Apple II如是,IBM PC的DOS也如是,要操作,就必需記上百個以上的命令,例如,要檢視目錄便要主動打入dir,而每個命令都會有很多選項,例如dir /w,便會列出一個比較簡單的目錄。GUI就完全改變了電腦使用的經驗,用家差不多完全不用學習和記憶命令。

但GUI需耗用極大的計算力,以當年的科技,這就意味著昂貴的硬件,這就和廉宜的Apple II背道而馳,更甚者是 Mac大量使用專用零件和封閉式的設計,這可以說是針對Apple II極容易被複製的改良。

美觀的外型和圖形介面,全新和人性化的操作,以及穩定的性能,吸引了一群對質素和美學有所要求的用戶,事實上,Mac很快便成了設計師和藝術家的寵兒,後來更形成了一個正反饋,大量針對設計師的軟件更以Mac為開發平台,Mac最終便變成了設計師的標準工具!

不能不佩服Steve Jobs,他可以有這眼界,IBM來攻擊,他便不再在同一平台上和她競爭,由Apple II至Mac實在流失了不少fans,本來,我也打算在大學畢業後買部正版的Apple,但後來也買部IBM XT算了,直至iOS的面世,我都與Apple的產品再無太大關係了。若把商場看成戰場,Steve Jobs就是有放棄一場戰役而去贏取整個戰爭的氣慨,亦可以說是一場豪賭,今天,蓋棺論定,Steve Jobs贏了,世界亦被他改變了!

但我對‘Steve Jobs改變了世界’和一般人有不大相同的概念,Mac故然是非常成功,但一直都祗是一群高價用家的專用品,他真正改變世界的產品其實是Apple II,或更準確的說是IBM PC!甚麼!?

可以說,IBM生產PC,主要的壓力,是來自Apple II的成功,其實,IBM PC也不是IBM的第一部‘個人電腦’,之前,最少出過四個不同的產品,但這些都全不成功,祗有Apple II的模式,才真正的震撼市場,IBM其實是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被‘拖下水’!

IBM就真是險些給PC拖垮,反而PC造就了微軟、Intel、Dell和Compaq等等的公司。特別是微軟,我想也不用我多說了。究其原因,IBM就是太大了,大到不適合去打這個低價市場,還記得IBM當年強調的是‘服務’,但她們的‘服務’是會很昂貴的,她可以說是為她人作嫁衣嫦了。

這可以說Steve Jobs是先行者,開拓了新市場、新概念和新理想,IBM就被迫完成這個理想。IBM PC成了工業標準,可是IBM反成了失敗者。今天IBM雖仍屹立不倒,但其實她已經歷了經營困難和改革的痛苦歷程。

更加應該留意的是Linux,互聯網的成功,Linux起了關鍵性的影響,而Linux就是在平價的PC硬件上運行,就是因為有便宜的硬件,加上免費的系統,我們才有可能建構出今天的互聯網。而‘便宜’就是因為有工業標準,相同的架構,用大量生產的零件,這個可以說是Steve Jobs顛覆了最基本的概念。但當IBM加入這個戰場,Apple便淡出,而IBM自己就控制不住這潮流,當她大聲疾呼主機(main frame)才應是電腦正道,想殺停或最少想減慢PC的發展時,微軟、Intel、Dell和Compaq,就在PC平台上大展鴻圖,亞洲也出了不少大贏家,台灣、日本、就不在話下,國內亦成了PC的生產基地。

真正改變世界的人,並不單是以一己之力去創作,而是能鼓動風潮,能一石激起千層浪,Steve Jobs就是能真真正正做到這點。Apple II造就了IBM PC,IBM PC造就了Linux,Linux造就了互聯網,互聯網造就了今天的IT!

但Steve Jobs自己和Apple的產品也非一帆風順,Steve Jobs也有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解顧的痛苦經驗,Apple也曾陷入財政困難,險些要倒閉,然後再像火鳳凰地重生,有關這些,下文再續。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蘋果(二)


上文提到,蘋果令個人電腦變成事實,買不起正貨的,還可以選購‘兼容貨’。

理論上,任何產品面世後,其他廠商都可通過逆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去仿造。原廠商主要有兩個途徑去保護自己的權益。第一是透過法律,主要是版權、商標和專利權的保障,例如,當Apple II啟動時,會顯示‘Apple ][’的字樣,蘋果便以商標和版權的理由,向執法部門申訴,香港海關便多次採取掃蕩行動.結果,製造商便把這起動字樣更改,蘋果公司便失去了法律行動的理據.至於專利權的爭議就更加複雜,在這先略過.

而另一保護知識產權的方法就是商業機密,上文提到當年如IBM等電腦巨人,都會採用大量專用零件,通過對這些零件的控制,特別是技術層面的保密,其他廠商就無法複製.

電腦的例子可能大家會比較難明白,我就以直升機為例罷.理論上,任何公司購買了一部直升機,他們都可以量度每個零件的外觀,祗要有足夠的時間,便有可能由實物重組各圖紙,然後如法生產.但現實是可生產直升機的廠商實在非常有限,原因就在於有不少部件並不可複製,例如,連接發動機主軸與機翼的一個金屬部件,其強度和其他要求極高,廠商就會找緊這項技術秘密,其他廠商就不可能生產出直升機來.

當年,國內入口了不少大廠的主機,這些都是以千萬計的大交易,按傳聞,其中不少便立刻送到科研機構‘解剖’,但要複製,差不多在做夢.

但蘋果電腦就完全是另一個故事,沒有一件零件是在市面找不到的,而各類技術資料和圖紙都不難找到,這便令Apple II產生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翻版’市場.

按理,這當然會影響蘋果公司的利益,但其實也不盡然.理由很簡單,就以我自己為例,若沒有‘兼容機’,我便可能要在大學畢業後才有購買電腦的經濟能力,但當我把Apple II用上了幾個月,我就變成了專家,我更影響了朋友和宿友,結果,就是這樣成了一個熱潮,全世界都在學習和討論Apple,一隻產品可以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空前的.

IBM眼見這個勢頭,就必需要作出一個痛苦的決定,若不參與這場競賽,就必會令Apple坐大,勢必成為極嚴重的威脅,但進入這個市場,也必影響其現有產品的利潤,若一兩千美元的電腦也可用,是否會影響以百萬甚至千萬美元計的主機市場呢?更何況,主機並不可以容易被複製,複製一兩千美元的電腦可以說是必然的!

IBM最後也出手了,她就是針對性的推出IBM PC,從技術層面出發,IBM PC不論在計算力,甚或整體設計而言,都比Apple II超前最少兩至三代,而IBM更擁有大量的銷售渠道,可以說,祗要買Apple II的地方,都會買IBM PC,IBM更把PC的架構變成公開的工業標準,這意味著其他廠商可以名正言順地製作‘IBM PC兼容電腦’,以當時來說,這可以說是完全違反IBM的故有思維,她這行動的目標明顯地就祗有一個,推倒Apple.賺錢!?已被置之度外.

在正常情況下,面對IBM的攻勢,Apple理應認輸,退出市場,反正,Apple的各創辦人都成了富翁.但Steve Jobs並不這樣想,相反,他還刊登了大幅廣告,高調地說歡迎IBM加入PC市場.

若用中國成語說就是‘夜郎自大’,天朝派一支軍隊便可以‘企滿’夜郎,夜郎又憑甚麼去自大呢?IBM的丁點資源,已可能是很多中型公司幾年的生意額,IBM要攻佔PC市場,Apple又憑甚麼去還擊呢?

但Steve Jobs就是Steve Jobs,他如何回應,下文再續.


蘋果(一)


我擁有的第一部電腦,是Casio的一部掌上電腦,型號我也模糊了,好像是甚麼720P罷!當年,這是一項‘神奇’科技,一部略比掌上計算機大的機器,可以接受Basic的命令,就是它,令我能進入編程的世界。

Bubble Sort當然是入門不可或缺的編程練習,大家猜猜用這機器,為100個整數(亂數)排序要多久?超過一小時!

這是我剛進大學的事,廿多年前了。到了大二,我把從家教賺來的大部份資金,買了一部兼容Apple II,正牌的售價一千美元多,當時香港還未發生信心危機,美元匯價在一兌六左右,折合港幣六千多元,當年大學一年的學費就在五千之譜,六千元實在太厲害了,而兼容機就售約千多兩千左右。

Apple II實在是Steve Jobs在車房研製的Apple I的改良版,Steve Jobs和友人就是在車房內開發了這部改變世界的超級產品。Apple I的特點就是便宜,超過港大一年學費還便宜?這完全是個相對的問題,相對於當時的主流電腦,如IBM的主機,入場費是以百萬美元計,便宜得很啊!

為甚麼Apple I可以這麼便宜呢?說它是部電腦,不如說它是件電子玩具,外國一直都流行DIY,不少電子發燒友都會自行裝嵌各類電子裝置,其中以擴音機最普遍,Apple I的原型,就是以套件(kit)的型式推出市場,發燒友買到的不是一部電腦,而是一套零件和圖紙,回來要自己裝嵌的。

相對於其他主流的電腦公司,Steve Jobs就是廣用現成的零件。就以IBM為例,她們的電腦就採用極大量在不會在市面上出售的專用部件,相反,Apple I就是拿市場最易買到的零件來組合,由於這些都是大量生產的部件,價格相對低,供應亦隱定,所以,Apple I就可以以玩具價推出市場。

Apple I非常成功,Apple II作出多方面的改良,其中,以加入了Applesoft Basic最重要。最早期的Apple I裝備的Basic,稱為Integer Basic,顧名思義,祗支援整數的運算,它可以計算1+1,但1.1+2.1,對不起,它不懂!今天,這可以說是匪夷所思,但以當年的技術而言,這就一點都不奇怪,要知道Apple II所用的CPU是6502,計算力就祗有今天主流CPU的數萬份一(若不是以十萬計的話),計算1.1+2.1就要用上過千個運算動作,一點也不簡單的,想想,我第一部‘電腦’,為一百個數排序也要一小時!

Applesoft Basic寫得實在非常精彩,作者是誰?是Bill Gates,沒錯,就是世界首富,微軟的前主席,很多人祗知他是個成功的商人,但他其實也是個天才程序員!

有了Applesoft Basic,Apple II就不再單是件玩具,是件能編寫實用軟件的平台,這平台吸引了不少程序員,很快市面上便出現了大量軟件,Apple II就有空前的廣大功能。以前,一件商品的功能就全由生產商來決定,電視就是電視,洗衣機當然就是洗衣機,但Apple II的功能就可以說有無限的功能,它可以是部電子遊戲機,但亦可以處理財務會計,總之,它是一個平台,用來做甚麼就變成軟件的事。

Apple II實在動搖了電腦業的根基,在這之前,電腦是極昂貴的高科技產品,私人擁有電腦絕對是天方夜談,當年就是有程序員說,當程序員有一個好處,就是從不需要把工作帶回家,因為回家沒電腦。而Apple II正正改變了這種思維,更要命的是,在此以前,沒有人想過可以自行裝嵌電腦,就算你是電腦學博士,沒有IBM的獨家零件,你休想做出一部電腦來。由這時起,在家都可以裝嵌電腦,更不要說在工廠的生產線上!

當年,六千元對我來說實在太遙遠了,但千多兩千元就還可想像,複製Apple II,在某程度上說,根本毫無難度,不要說如台灣和日本等有強大電子工業根基的地方,其他週邊地區都有不少‘兼容Apple II’的生產線。三四份一的價錢,已可以了!當然,這是侵權行為,但……

公道一點說,Apple並非走這路線的第一人,在她以前,市場上經已有多部‘個人電腦’,但這些都祗是‘玩具’,供各老店嘲笑的‘玩具’,Apple才是真正的敲響了警鐘。

‘老店’如何回應這挑戰,下文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