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漕運(一)

前幾天,聽到了蕭若元先生在網台上講清道光帝。他提到漕運的問題,我實深感共鳴,所以今天便在這裏說一點。

清朝的衰亡,很多人都歸咎於外因,甚麼列強的侵略等等。但‘木先腐而後蟲生’,今天,我便來說一些內因。我們經常說‘政經’意思就是‘政治和經濟’。事實上,政治和經濟之間就有其密不可分的互動關係。在如清代的社會,有著極多的既得利益者,例如,皇室便可完全不生產而享有奢華的生活。但這還不止,社會上的各階層,都存在著既得利益。而這些利益又會直接或間接地由政治去保護。

在現代的自由社會,對甚麼‘專營’、‘專利’等等……的名詞都要極小心處理。事實上,‘專營’的意思便是給了一些人或機構經營某個項目的特權。問題就是為甚麼他們可以,其他人不可呢?以清朝為例,社會就存在著很多‘專’。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漕運。漕運就是經運河把糧食運到如這些不視生產的政治重地,主要是北京。按不同時間的需要和法令,地方要向中央繳糧和銀的。

本來地方向中央交稅,並沒有甚麼不妥,問題就出在交稅的運輸和交易成本。就算在今天,實物的交收也需相當高的成本,例如,我太太經常會直接向美國訂一些有機食品,其實這些東西的價格並不算太昂貴,但運費就厲害了。例如,一瓶標價10美元的蜂蜜,運費就要11或12美元。結果我們便要付21或22美元了!

若你覺得這是離譜,那麼,你便一定要見識一下在清道光年間,漕運的運費是貨價的十多倍!這就是除必要的成本外,錢就是下了一大群的既得利益者的口袋。官方是定了一個價錢付給船主,理論上,這便是運費。但事情絶不是這樣簡單,當時,漕運由‘漕幫’‘專營’的。一有幫會,自然就要養活這些不視生產而生活奢華的領導人。這還不止,在運河的沿途,有著極多的利益集團,例如,控制著水壩、控制著倉庫的組織。得不到他們的‘方便’,你想想會怎樣呢?

官方運費必然是微薄的,那麼,錢又從何而來呢?於是,清朝廷便用一個慣用的方法:‘以權代錢’。在清朝當官,俸祿就少得連做一套官服都不夠,但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請特別留意,‘清’才是‘十萬’,那麼‘貪’會是多少呢?有權便比有錢強得多了!

漕丁屬下賤的工作,在朝廷根本沒有法定權力,但巧妙的的地方就在,他們實成了‘驗收人’。今天,我們習慣了密封式的運輸模式。例如,除懷疑你郵寄違禁品外,郵局並不會理會你寄些甚麼,她們祗是把你封好的包裹寄運而已。但運送米糧,這就接近不可能,所以,運輸人其實就是‘驗收人’,地方官交來米糧一萬石,他們便要驗收,到達目的地時,便要交出米糧一萬石。哈哈‘驗收’!‘驗收’便是權力,聰明的你也不用我再解釋了!

地方官和農民又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