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成本(一)

豪賭’發佈後,我收到一位好友的回應,他問了一條不容易直接回答的問題,我想還是要從一些基本的經濟學概念說起。

孫中山曾上書李鴻章,其中便提到‘物盡其用,貨盡其流’。現代經濟學其實就集中在‘交易成本’的問題上,而芝加哥學派就更著重考慮‘資訊成本’。究竟這些‘成本’是甚麼東西呢?

我在討論‘貨幣’時,已提到貨幣的出現其實就是要降低‘交易成本’。本來金融市場的目的,正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不要說別的,我太太每次回國進行社區服務,都要身懷‘巨款’。於是,便會有被刧和掉失的風險。為了個人和錢財的安全,她就要做很多功夫,這是要花精神、體力、時間和資源的,這便是成本。更不要說,付鈔時,收錢的一方便要數鈔和驗鈔,這又是成本。若遇有疑似偽鈔,成本便更大了!

在香港,我們習慣了以銀行為中介的交收模式。不論是轉賬,或開出支票。幾萬元以上的‘正常’交易,都必會以票據支付,鮮有數幾十張鈔票的。當然,‘地下交易’除外。

我也曾提過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 LC),這便是國際交易的必要工具,可以想像,若你是出口商,國外有一買家向你定貨,若你交付貨物後,他不付款,這怎麼辦呢?相反,若他先付款,而你不付貨,他又怎樣呢?請不要當我在說笑,有一段長時間,解決這問題的方法便是‘黑社會’。當然,‘黑社會’的服務費高昂,大大提高交易成本,相比之下,LC的成本便低得多。LC的概念就是由當地銀行為擔保,祗要你符合一堆文件上的要求,例如,準時付運,買足保險等等……銀行便會付款。以前,香港很多私立的商科學校,就開設船運課程,二三十年前,祗要搞通這些船運文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了。

以上的交易成本的例子就比較直接和易理解。但你可以想像‘考試’也是有降低交易成本之功能嗎?由‘考試’引起的問題真是磬竹難書,但這是‘必要之惡’,若沒有考試,顧主招聘員工,便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考核。就算以我今天的閱力,沒有一兩個月的時間,亦難於判斷一個員工的素質。可能‘考試非萬能,但沒有考試就萬萬不能’!

由‘成本’的角度去考慮,很多複雜的經濟問題都可以理解了。‘成本’亦帶出了‘流動性’,在管理會計學的角度,貨物的流動性便是企業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便是‘貨盡其流’。十幾年前,我便驚覺原來在矽谷的中央處理器(CPU)交易商,平均持貨時間就祗有十多分鐘。有時甚至短至五分鐘。持貨時間越長,成本和風險便越高!

‘貨盡其流’是必然的,今天,我們更要求‘錢盡其流’。商人不會等現金回流才做新的生意,金融海嘯前,他們祗要一收到LC,便會把它押給本地銀行以取得一定成數的信貸,資金便是這樣流動著。現在他們便遇到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本地銀行,不再信任美國銀行開出的信用狀。不接受以LC為抵押品。於是,資金流立刻被破壞!

那麼,資訊成本又是甚麼呢?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