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 星期日

一幣四價(三)

上文提到,我認為單從經濟角度考慮,人民幣經已具備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的條件。要解釋這個論點,就要從一些貨幣的特質說起。

某一國家的貨幣若要在國際市場上自由兌換,就必需解決兌換率的問題。所謂自由兌換,就是沒有一個個人、機構甚或國家可以規定匯率。這就是說,你說你的貨幣值多少都可以,但問題就是有人會以這個價錢和你兌換嗎?自由兌換,匯率便要由市場決定。

但若匯率有太大的波動,不論是升值還是貶值,都會對經濟做成影響。所以,如何穩定匯價便是一個重要議題。

穩定匯價的方法很多,但大體而言,就離不開外匯儲備。世界上所有發行自由兌換貨幣的國家,除美國外,都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以穩定匯價。

匯價可以出現炒高或炒低的現像,炒高就比較容易處理。因為理論上,政府或中央銀行是可無限量地發行鈔票的(註)。所以,若有人想把某貨幣大幅炒高,方法就是大量買入這貨幣,這樣匯價便會上升。但在必要時,中央銀行是可以大量賣出貨幣,炒家們要多少,央行便印多少,甚至無需實質的印鈔,數字遊戲而已!

但相反,炒低就麻煩得多了。炒家賣出你的貨幣,央行要干預,便要拿外匯出來,買入本國貨幣,若沒有足夠的外匯,後果便會萬分嚴重。國際大炒家索羅司便曾成功‘攻擊’英鎊。初時英倫銀行還想負隅頑抗,但很快,她們便發覺,索羅司的財力,遠超她們,最後祗好‘舉手投降’!這一役,便令英國經濟元氣大傷!

以香港為例,廿多年前,因中英談判對社會引起信心問題,港元便受到炒家的沖擊,而大幅貶值。當時的港英政府便決定以‘貨幣發行局’的模式,把港元鎖定於7.8兌1美元的水平。這做法結果引來一大堆問題,但仍實行至今,這就是‘治大病,下重藥’,但‘重藥’是會‘上癮’的。明知‘重藥’有害,但就是戒不了!

香港的連繫匯率,背後概念就是香港的金融管理局,會以這個兌換率向持牌銀行兌換美元。但這有一個條件,這就是香港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美元),在必要時,全數回收港元。暫時來說,香港是有這個實力的,但是如阿根廷等國家,幾年前雖然實行類似的制度,但並無足夠的外匯儲備,所以,當受炒家沖擊時,便一擊即破!

中國無需像香港鎖定匯價,匯價的輕微波動是正常的,祗要不大幅波動便可以了。而中國現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應付炒家的攻擊,應該是可以的。

另一個自由兌換的障礙便是撤資的問題。在香港,這個問題便明顯非常,香港的股市甚至被稱為‘亞洲ATM’。ATM就是提款機,這就是因為香港的個金融自由港,完全沒有任何形式的外匯管制。凡遇有任何金融市場的波動,香港的股票市場便是亞太區最佳套現的市場。當炒家需要現金‘救急’,祗要在香港抛售股票,兩天後便可拿到現金。資金更可完全自由地兌換任何貨幣和撤出香港!

同樣,國際‘熱錢’亦可隨時匯入香港,所以,香港的股市就經常大上大落。甚至影響到樓市也大升大跌。當然,物價也受波及。

這便是香港要成為金融中心的代價之一。中國吸收了香港的經驗,其實是可以‘中間落墨’的。中國要完全地加入國際社會,擁有國際流通的貨幣是少不了的。但未必要每個城市都要成為金融中心。而資金來去自由,不會輸打贏要,更是一個先進大國的必備素質!

註:中央銀行當然不能全無限制地印鈔。印鈔是必需受法例限制,亦需有相應的外匯支持。但概念上,炒家炒高一個國家的貨幣,便一定要拿外匯來買,中央銀行在接收了這些外匯後,便有條件發行相應的本地貨幣。當情況穩定下來,便可有秩序地用這些外匯,回購貨幣註銷。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