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FM立體聲(一)

在社會廣泛討論數碼廣播的今天,說FM立體聲實在是過時,除了因我這個‘老人家’還是喜歡‘想當年’外,實在是因上次我講到彩色電視時談到兼容問題,我想FM立體聲也是個好例子。

但在討論前,首先必需為立體聲正名。立聲聲(Stereo)的意思其實就是要讓我們感覺到親臨現場。人有一對耳朵,但為甚麼要兩隻耳呢?有哲學家說是因為上帝要我們多聽少講,所以我們有兩耳一口。這實在非常有啟發性,但並不能作為科學解釋。

從抽象層面去理解,耳朵是個壓力變化的探測器。所謂‘聲音’實在就是空氣壓力的‘變化’。從這個角度看,一隻耳朵已可達成分辨聲音的功能。多一隻耳朵是多餘的。

表面上生物界並不乏‘多餘設計’的例子,但事實上,很多原來被認為是‘多餘’的東西,經詳細研究後,都會發覺它們是有用的!在進化的洪流裏,容不下太多的‘多餘’,容不下太多的‘浪費’!

從訊息學的角度看,若兩個探測器設計到會收取完全相同的訊息,那麼便是‘多餘’的。從電腦學的角度看,‘多餘’祗有一個作用,就是‘後備’,即一個壞了,還有另一個還可以用。但好像耳朵這麼精巧的‘零件’,‘多餘’或‘後備’實在太昂貴(註一)了!

若有一個以上的探測器,而不是‘多餘’的話,它們就必需收集到‘不同’的資訊,有‘不同’才有額外資訊,有額外資訊才不是‘多餘’!

假設兩耳並不‘多餘’,那麼它們便應可接收到不同的資訊,但它們明明是在收聽同一訊息,同一壓力變化,何來不同呢?

關鍵就在於兩耳是在不同位置上,可以想像,若音源在你正前方的中線上,兩耳收到的聲音便有可能一樣,但若音源偏左,那麼,左耳便會比右耳,早幾毫秒‘聽’到聲音,而音量亦會大一點。我們的神奇腦袋,便可憑這些資料,重構聲音的‘位置’!

這在進化的洪流裏,給了人類一個很強的競爭優勢。當我們的祖先還是在‘收集狩獵’(hunter gatherer)的階段時,一對耳朵便令我們的祖先可以準確偵測受傷及垂死動物的位置。以及,更凶猛動物和各項危險!

今天,我們已很少打獵了。但我們仍保留了一雙耳朵。所以,當我們去聽音樂會,就算閉起雙目,仍可分辨各種樂器的位置。

但若我們用一枝Mic錄下一場音樂會,這種位置感便會大部份消失(註二)。所以,立體聲的概念便應運而生,其概念便是用一枝以上的Mic,於在不同的位置上收錄聲音,然後在播於時,盡量把聲音獨立地傳送到右左耳。這便有可能重組‘位置感’。

多於一的最小整數便是二,所以,早期的立體聲系統就是有兩個speaker(註三),而紀錄和傳送都要有兩個獨立‘頻道’。就以早期的卡式錄音帶為例,立體聲錄音機就有兩個磁頭,分別錄播兩個‘頻道’,也有兩組獨立的Mic、擴音機和speaker。

按這思路,所謂立體聲廣播,就應是用兩條‘頻道’分別傳送左右聲道。簡單直接!但真正的FM立體聲廣播便沒有這麼直接了,理由就和‘彩色與黑白電視’類似。這就是要與原來單聲道的‘收音機’兼容!

FM立體聲廣播是如何達成的,請看下文。

未完,待續。

註一:昂貴是一個比喻,我當然不是說要買賣耳朵。例如,我會說腦袋對人來說是很昂貴的,原因在於腦袋佔用了大量的氧氣和糖!

註二:我沒有說是全部消失,理論上,音源越接近,便越可靠兩耳訊息的分別來判定距離。對於越遠的音源,就越難憑這判別。所以,人體還有其他方法判別音源的距離!

註三:立體聲最少要兩個speaker,二是最低要求,後來speaker的數目便越來越多,現時7.1的標準便是有8個speaker。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