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陰陽論(三)

昨天的‘陰陽論(二)’發佈後,收到一位高人的批評。他說我不嚴謹,把我自己的科學觀加到古人的口裏。他請我列出古文內有關‘生態學’的章節!

高人批評得萬分正確。我的確錯了!

‘講古’可有兩種態度,一是孔子的‘述而不作’(註一)。另一態度就是將古人的思想現代化。以我這個歷史和古文水平低劣的人來說,前者難度極高。而後者就容易得多了。但這極容易‘走火入魔’,以偏概全。變成古人的言論是用來‘屈’的。

所以,我現在聲明,以後我再說‘陰陽論’時,大部份都是我未經考證的個人理解(或偏見)。懇請各位留意!

說到‘屈’,我就佩服一位高人,他就是唐三藏。他一‘屈’,千年後仍折服很多中國的‘佛學大師’,你說厲害不厲害。

話說三藏大師於翻譯佛教中心經典‘心經’時,不照原文,多加了一句。這就是在‘照見五蘊皆空’後,多加了一句‘渡一切苦厄’。事實上,當我第一次看‘心經’時,我便覺這句很古怪,既與前文後理無邏輯關係,而且也重覆了在近尾處的‘能除一切苦’。後來,比對多個不同語言和不同版本的譯本(對不起,我無法讀懂原典),我才證實這句是三藏大師自加上的。

為甚麼他要加上這句呢?這絶非手文之誤,三藏大師是何許人物!不同學者對這有不同的說法,當然,除三藏大師本人外,實難說這是為甚麼?

但話說廿多年前,有一位李姓的‘大師’,在電視上大講‘心經’,便把這句‘吹’得出神入化。可是,他完全不知這句是原文沒有的!

我對這句的個人理解就是三藏大師實在非常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我都不是頭一次講,中國文化是極度實用的(這是事實的描述,並不帶任何價值判斷),所以,一開始談論怎麼東西,都要先問一句,用來做甚麼的?或更直接的問‘可唔可以用來食的?’若不可以用來食的,講又有怎麼用!

偏偏,佛學就是講原則,佛學就是要人‘明白’、要人‘覺悟’。但這和中國文化實在不兼容。‘心經’就是要說一個非常重要的智慧,原文就是先講清楚這個智慧,然後到結尾時,才說一句‘能除一切苦’來說明這智慧的‘功能’。但要中國人先看兩百多字,等到說差不多說完了,才告訴你有甚麼用?我們那裏有這般耐性。還是一開頭便說一句,看了有‘Jetso’(註二),來得簡單直接!

難怪,這位‘佛學大師’大讚這句!這印證了他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

註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論語·述而第七》)

註二:香港廣東話‘著數’的音譯,意即有好處,有優惠。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