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

疑惑

前些時間我講到佛祖的教導,本來就想寫一寫該如何修佛,但寫了又寫,總覺問題多多,不是味兒,我實大惑不解。

直到收到好友的回應,我才恍然大悟,真是感激我的良師益友。

問題就在於佛教的義理是非常入世和實用的,這和儒家有些類似。‘子不語怪力亂神’對修身治國無幫助的東西,談來做甚麼!至於佛家講求的,就是如何令人離苦得樂,或更直接說就是如何‘修行’。‘修行’以外的東西又談來何用呢!

孔子講‘仁’,但就並無對‘仁’下一個清晰的定義,《論語》內‘仁’出現過幾十次,但就差不多每次都是說不同的東西和事情。我曾因此而對儒家下負面的評價,但我錯了。因為‘仁’根本就不可下一個定義,‘定義’就祗是‘邏輯學’的事而已。

為甚麼不可為‘仁’下定義呢?原因正是孔子是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就是會因人施教,因情況不同,而舉不同的例子。又或可以這樣說,‘仁’是一個太廣泛的概念,根本就無法清楚以定義來規範,所以,孔子每次都會因人,因事,因聽者資質等等,用不同的說法,講述‘仁’的一鱗半爪,次次都不同。事實上,我想信孔子並無想過他的教導會成為甚麼思想體系,他祗是好好教導他的弟子而已,為學術而學術,實有違儒家思想!

佛祖也反對人將他所教的當成一門學問,特別是當成哲學來研究。他曾向千千萬萬人講道,他既向兒童,也向修行幾十年,把‘吠佗’背誦如流的‘哲學家’講道,他就是可以用不同的事例、語言和概念,把聽眾導向‘離苦得樂’之道!

我居然想在一千幾百字內,把佛祖教的說清楚,我真是愚不可及!

我說執著於知識的問題時,好友指出,我會誤導人‘知識無用’!好友說得非常對,這絶對是‘何不食肉糜’。我犯這個錯誤的原因,就是我寫‘奇妙的經驗’時心中有‘光’、有‘火’,我實在是把幾位好友讀者放在心裏,才寫出這篇文章。不用說,他們都是飽學之士,而我就是擔心他們會執著於‘知識’。若不是飽學之士看了,這當然是‘何不食肉糜’!

佛祖教導弟子時,既講‘精進勇猛’也講‘破執’,這就有點類似,我教學生初級數學時,就要求他們嚴格遵守邏輯規則,絶不可講甚麼‘創意’和‘靈感’。這些都是浪費時間,給思想偷懶的借口。但入門以後,就要培養‘創意’和‘靈感’。當然,我說的‘入門’,就是經已內化了邏輯規則!若執著於我講的一字一句,硬要把我說的加於所有學生,那麼問題便大了。

佛祖曾說過一個比喻,有人問佛祖月亮是甚麼?佛祖就以手指指著月亮,其餘的就祗可由人去感受。但世人就經常把‘手指’當成‘月亮’,金錢、權力、關係、文字甚或知識就是‘手指’,是體悟‘月亮’(離苦得樂之道)的工具(法門),修行的真正目標是‘離苦得樂’。我們應好好利用這些工具,而不是執著於工具。

就以‘飯島愛’為例,父母給子女教育機會,不可說是錯!但教育的最終目標,若不是提升人生,令人生幸福快樂,意義又何在呢?又好像今天的香港,很多人已成了‘學位收集者’(Degree Collector),變成了為進修而進修,一生都痛苦地追逐和收集學位,再一次,若進修並不是令人生提升,意義又何在呢?

若人生在世,天天都活得不快樂,活著又有甚麼意義呢?很多人會認為我因吃素而不能享受百味珍饈,一定很苦。錯,我是真真正正的享受每一餐!不要說我並不是在持戒,就算是持戒,也要真正快樂地持戒,戒律才有意義!所以,我經常說,若你覺得吃素是件苦差,那便吃肉算了。這不是晦氣話,而是時候未到,條件尚未合適,正所謂‘勉強冇幸福’。

日後,我仍會嘗試討論佛教的義理,但我再沒有這麼自大,想在一千幾百字內便可給所有人一個清晰的指引。我可以做的,絶對未到‘指向月亮的手指’的水平,而是指向‘指向月亮的手指’的手指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