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

價值(二)  

某茶樓茗茶收十元一位,我祗是要‘開水’,而自備茶包,侍應好像有點為難!

今天,一般茶樓每位的茶葉成本應以毫計,不論是五元一位,十元一位以至廿元一位也好,最後,其實都祗是overhead而已!但不要說得太遠,就是在清朝,茶葉的價錢就非我們可以想像的貴.當時,茶葉的成本可能比食物還高,你到茶樓要開水還是要茶,分別便大了!

這個侍應可能是‘新入行’的,我不會為這值幾角錢的茶葉有甚麼異議的,茶錢絶對會照付!

本來‘水’應是最健康的,但在香港,我們便把水當成應免費提供的.可賣錢的飲品,必要加點東西,那怕祗是加了點廉價而對身體有害的東西!

再一次,千萬不要假設人是理性的,我們的很多決定,其實都是很直接的,不加思索的!清水是不應收費的,但祗要加點茶色和廉價白糖,便可賣錢!若我們再朝這個方向想,我可找出極多對價值的盲點.

近年西方便興起了‘消費行為學’專分析人類的消費行為,找出盲點,然後給營銷和廣告所利用!這是個大題目,隨時可以寫上百萬字,我無這個耐性,在這裏,祗和大家分享一些點滴罷!

外父有一個信念,這就是‘的士’是‘有錢人’坐的,他是絶不可以坐的!但他就可以坐小巴.有一次,我們有四人,當時‘的士’還未加價,最低收費15元,這路程是絶對不會跳錶的,但他就堅持要坐每位5元的小巴!

我和太太都會以‘的士’為最後選擇,主要是環保的考慮,但若單從經濟角度考慮,的士是否一定是貴的呢?特別是在‘短加長減’實施前,的士很多時是會平過巴士的!更不要說,節省了時間而得來的經濟效益!

正如我在《感性與查表》說過,感性思維有簡單快捷的好處,外父便為各種交通工具加上標籤,小巴實際收費是多少並不在他考慮的範圍,總之,小巴就是給中下階層坐的,而坐的士就是有錢佬的事!

對‘牌子’的忠誠,實際就是減低交易費用,以感性代理性的好例子.又以外父為例,若我可買某牌子的電器給他做禮物,他就會非常高興!原因就是這品牌是他小時候唯一可接觸到的,這和好品質已建立了不可分割的感性關係!

出自‘高手’的廣告,並不在於‘說理’,理性的人跟本就從不是廣告的對像,而是建立‘感情’的關聯!現代的工業產品,其競爭之激烈,已令很多產品分別不大,難有絶對優勢.國內一百元以下的mp3大行其道,但iPod少說也要一千幾百,更不要說數千元的iPhone,分別是有的,但真是大到得值多付幾倍甚至是十倍的價錢嗎?值得與不值得,就毫無客觀的標準!

一個‘女星’的一夜是否值一百萬,就要看極多感性因素,但一個願付這百萬的人,不要以為他會多付十元給你,很多‘有錢人’是會把十元看得很重的!

事實上,看輕一百萬,看重十元,是另一個‘消費行為學’的有趣題目,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