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精緻文化’但沒有詳細解釋,所謂‘精緻文化’簡而言之就是一些需要學習才會懂得欣賞的東西。詩詞是一個好例子,古典音樂是另一個例子,其他還有書畫,古董等等……
可欣賞精緻文化的一個重要條件,便是‘閒’。沒有‘閒情’就沒有‘精緻文化’。今天,很多父母都要子女學鋼琴,學書法,學……這些都是‘精緻文化’,但小朋友們大多數都是祗得其型,不得其神,原因就是缺了‘閒情’。聞說,香港考取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證書的人,比全英國還要多,可是,不見得香港的音樂欣賞水平,特別是古典音樂欣賞水平比英國高多少!
我自己是個没有多少‘精緻文化’欣賞力的人,這有先天和後天因素,這裏不細說了。但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倒有一些觀察,可以分享一下。首先,中國傳統,一向把‘精緻文化’局限在‘有閒階級’,簡單來說,是這些‘阿爸大把’的二世祖,又或是讀書人,當新中國成立後,這些‘有閒階級’便要受工農兵再教育,‘精緻文化’更被打成右派的思想毒物。於是‘精緻文化’便有了幾十年的斷層。
在香港,既傳承了中國的傳統,也受到某程度的西方文化影響,但‘精緻文化’仍局限於‘中產階級’,很多家長仍抱著‘勤有功,戲無益’又或‘玩物喪志’的想法。學校教育,仍以學術為主,美學教育,祗是點綴點綴而已。以我自己為例,中學時,有一次,音樂老師得了大病,要休假數月,學校祗安排了普通老師代課,音樂堂變了自修課,還記得當時的代課老師說:‘音樂課而已,沒甚關係!’。在這文化背境下,精緻文化實難普及。
但在傳統的中國,美學並不局限於‘有閒階級’,普通人一樣可以通過流行文化欣賞美學。今天,嚴重式微的粵劇,實在就是我父母輩的流行文化,粵劇裏的唱曲,就是當年的流行曲,就是人人可以開口唱幾句的。‘落花滿天蔽月光’,唐滌生的詞,是何等的高雅!這就是掌握了‘精緻文化’的人,把優美的文字,化成一般人可以朗朗上口的歌詞。這就是‘精緻文化’向‘流行文化’的良性滲透!
‘精緻文化’向‘流行文化’滲透的另一例子,便是廣告。七八十年代,廣告業對從業員的要求非常高,當時的一個Copy Writer的中文水平,可能遠超今天的一個中文科碩士。Copy Writer就是負責廣告的文字,在香港,主要就是中文。不要小看廣告,廣告所用的一切,都是最精煉的。十秒的電視廣告值多少錢?就是要在這十秒,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Copy Writer就是要在最有限的文字內,迷倒受眾!
六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香港的平民百姓少有在意甚麼‘精緻文化’,但‘精緻文化’就在不知不覺間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背後的條件,主要有兩項,一是‘市場’,二是‘寬鬆的政治環境’。
先說‘市場’,當年小小的香港,其實是東南亞的主要‘內容’(contents)生產中心,不論是電影,電視劇集,以至小說都行銷東南亞。而香港亦成了東南亞區的廣告中心!華語廣告,特別是中文印刷廣告,很多都是在香港構思,策劃以至生產的。當年香港電影便有所謂‘賣片花’,這就是電影在疇劃階段已可賣出東南亞的播放權來集資。而電視劇集不單行銷東南亞,後來香港有了移民潮,還打進了歐美市場。
當年的創作人,不單可以餬口,而是可以‘發達’的!真是鬥智不鬥力,祗要有才華就不愁沒機會!
當年的港產片,港產電視劇,為甚麼會行銷東南亞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多樣化的題材,創新的手法!這就和香港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當其他華人社區,嚴守傳統規範和禁區時,香港就‘搶閘’了!
我大概知道是甚麼人和老董說過甚麼,令到老董‘想’出了‘創意港’。但老董,你錯得非常嚴重,沒有自由開放的環境,講甚麼創意?小時候,我讀過陳雲(共產黨老幹部,不是在信報寫文章的那個)一篇告誡外語專業學生的文章,他就是警告學生,要把語文和文化分開,學外語是學語文,不是學文化。結果呢?不懂一國文化,對這國的語言肯定好極也有限度。老董你就連港台少少的嘲諷,也吃不下去,香港還可以有創意嗎?更加不要說今天的‘盲光社’當道!
沒有市場,沒有‘寬鬆的政治環境’,還有甚麼創作,還有甚麼創作人,還有甚麼人會把精緻文化滲透到流行文化呢?
但為甚麼我又說香港的創意高峰期終於九十年代初,而不是回歸後呢?下文再續。
1 則留言:
The sense of beauty must be in fovor of our propagation.
Right?
幸福人生,须按本能:
(1)“有效快乐”(含有效的:爱、美感、勇敢、好奇、攀比、打食运动、群居共生(良心、道德、正义、助人教人、受助受教、等)、……) 是 事物 进一步 利于“传种接代”之感。 (肯定、鼓励)
(2)“幸福” 是 “传种接代” 进行顺利之感。
(3)“有效痛苦” 是 事物 不利“传种接代”之感。 (警告、监改、促创)
(4)“灵魂” (含:灵感、直觉、个性、“内心热情”、感情、……)是 本能和预本能的 数据和程序运转的 结果。 (心领身)
(5)“人生目的” 是 “传种接代”。 (人间万事之源)
五者 都是 本能(DNA上 祖先的 成功经验)。
[注1:书,1-6章; 本博照片2,3]
苏格拉底的“快乐的猪” 是 按本能办。
痛苦的哲学家、不知足的人,是 不按本能办。
柏拉图的“真善美” 是 按本能办。
哈佛 幸福课10要点:也是 按“本能“办:
1.……内心的热情……。 (本能4:灵魂)
2.……亲密的人际关系……。 (本能1:群居共生)
3.学会失败……。 (本能3、5:有效痛苦、传种接代)
4.……允许……失落和伤感……。 (本能3:有效痛苦)
5.简化生活……。 (本能1:有效快乐)
6.……锻炼……。 (本能1:打食程序)
7.睡眠……。 (本能:夜盲,整夜长睡)
8.……助人……。 (本能1:群居共生)
9.勇敢。 (本能1:打食御敌)
10.……感恩……。 (本能1:群居共生)
从常识反推,必然如此。
对吗?
*****
“……
“恋爱” 是 本能地 仔细核对, 本能数据和程序(感情、直觉、灵魂、…)、
后天数据和程序(理智、知识、精确度、…)利于“传种接代”的 程度。
核对不配,换人再对,并非败退。
[注1:书,章6; 本博照片4]
“夫妻 ” 是 本能地 精神连成的 一个生物体。
同体共济(一倡一随,不顶不背)“传种接代”。
(互相 珍惜宽容 之由来)
此点不保,幸福难找。
[注1:书,章6; 本博照片4-5]
……”
对吗?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