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轉換器材,我都需要一個緩衝期。例如,我可以在一兩分鐘內開始使用一部新相機。但就是要一個月左右才能熟悉相機的真實性能。
我一直都要求自己要‘器盡其材’,一個月的時間,就是要完全了解器材的性能。就以相機為例,過緊或鬆的按鈕,就要由調節拿相機的姿勢來‘補救’;測光和色溫的準確度,便要心中有數,以作適當的調節;電池的實際壽命便會影響外影的部署等等……
幾年前,我‘教訓’一位員工,我要求她列出帶手提電腦出site的配件清單。我有一重點:‘不要學我’,對我來說,我會帶漏任何配件嗎?但若她連配件的功用和名稱都尚未熟悉,保證不帶漏配件的唯一方法便是列出清單,逐項檢查!
例如,我決定帶與不帶(買或不買)額外電池,其實就是了解器材的真實性能,在電光火石之間,自然作出的決定。但這絶不是初學者可以做到的!初學者該做的,就是細心搜集電池壽命的實際數據,若心算不好,便該用計算機,比對當次出site的要求,加上足夠的safety margin,然後才作出決定!
但正因這樣,我實在‘太難頂’了!特別是對員工,不論他們認為自己已做得有多好,但仍會被我所批評。這實在是一種執著,我或可對自己有所要求,但我可對其他人有相同的要求嗎?
不是說我們做事要不認真,而是,過份著重細節,便可能會錯失全局,‘Win the battle, lost the War!’。就以旅遊攝影為例,重要的是享受假期,而不是把自己限於兩三寸的Screen。
前一陣子,我送走了我的單鏡反光機和一部Sony T-30。送走單鏡機的原因正是因為我想真正享受旅遊,而不是執著於拍攝滿意的照片,而把自己限於取景器的小窗戶。而送走T-30,就是因為執著於相片質素,換了部T-700,以不至和單鏡反光的質素相差太遠。
可是T-700 的性能並不令我滿意,噪音高,解象力也強差人意,更由於設計輕巧,電池表現也不佳。
可是,太太就用得很得心應手。她就是說我是用‘放大鏡’去看東西,甚麼噪音?甚麼解象力?甚麼色溫失準?她統統看不見,她見到的祗是簡單易用!不買也買了,我便說服自己去接受它。
前兩天,我和太太到了澳門遊玩,碰上了海旁落日,若單鏡機在手,這實是個拍靚相的好時機。但我居然發覺,T-700顯示電量所餘無幾。我才驚覺原來前一天我已拍了幾十張照片,而且還用了極耗電力的‘Enhanced D-range Optimization’。可能T-700是件‘失寵’的器材,我並不‘關心’它!這才犯下了忘記充電的‘嚴重錯誤’。
但我很快就釋懷了,我是去旅遊,目的何在?是尋快樂,還是尋苦?執著於‘錯誤’又有何益!電量所餘無幾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但我總可改變自己的心。本來,是該使用‘Enhanced D-range Optimization’的,但憑我的功力,不用也總可以拍到一些中規中矩的作品的。何況,更重要的是不拍又有甚麼問題呢?若因執著而影響心情,這才是最大的損失。
我享受了一個快樂假期,我也拍了幾張‘不合格’的夕陽照,但一如太太經常對我說,我的‘不及格’就是我自己給自己的評分而已!有時‘忘’比‘記’更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