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佛祖(一)

有讀者說看了我這幾天的文章,覺得‘佛’和他本來認識的非常不同,信佛就不是到寺廟裏拜神拜佛的嗎?但我就是說連玉皇大帝都不是佛教的,那麼,‘佛’究竟是甚麼東西呢?

我便從佛祖在世時的印度說起。和所有古文明一樣,印度文明也是孕育於大河旁邊,這河便是恒河。但恒河經常泛濫,做成無數的人命和財物損失,當時的印度,政治上是由很多城邦所組成,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統籌水利。漸漸,便發展出一種世事無常的哲學思想。

所謂‘無常’,其一理解便是消極的無力感。世事並不在人的掌控中。越是‘無力’便越要找‘依靠’,宗教便是一個好出路。印度教按種姓把人分成四等,最高的是婆羅門,而最低的就是‘不可接觸者’。我們若先放下今天的人權平等的思想,先不為這下價值判斷。這實和‘新中國’的戶口制度有極類似之處,下了鄉,編進了農村戶口,便要安份於農村,永不能變回城市人!可能權力和對人民控制,兩千多年都沒有甚麼改變!

種性的實質意義就是社會控制,要人民安於自己的階級,或更直接說安於接受‘不公平’的事。不要去問為甚麼某人可以華衣美食,而另一人就是‘食不飽,穿不溫’。他的父親是婆羅門,他生下來就是‘高貴’的婆羅門,另一人的父親是‘不可接觸者’,他生下來便是賤民。這就等如父母是高幹,生下來的便是‘高貴’,父母是黑五類,生下來的就永不超生!但無論怎樣,古印度可能比我們高明一點,祗要安於賤民的生活,也不會有人拿你去‘批鬥’的!

佛祖原是王子,是儲君,屬第二等,甚麼?是不是我寫錯,沒有!第一等是婆羅門,亦即教士,第二等才是帝王將相!雖然是第二等,但佛祖就接近擁有一切人所追尋的東西,你追尋甚麼呢?隨便說出來罷。權力?佛祖的父親,最擔心的就是佛祖不繼承王位。金錢!?他多的是。當時的貧富差距極大,佛祖所穿的一套王服,經已夠一個普通人用一生了。美女,要多少有多少。知識?佛祖自小就成績優異。美貌?佛祖英俊不凡,是個一等一的美男子。很多人都不知道,佛祖武功高強……

但佛祖就是自覺欠了些東西,少年的他已深覺世事無常,財富以致生命都不恒久,而世上就是存在著各種不同形式的苦痛!他熟讀婆羅門經典‘吠佗’,對當中的最難明白的哲學概念都完全掌握,但他就是發覺,這些都幫不了忙。

於是他毅然放棄一切,逃出皇宮,走上尋道之路。由華衣美食,變成衣不蔽體,食無飽餐。他到處拜師,但每次都是不久便超越其師,越學得深,就越覺問題越大!最後,他決定以修苦行來鍛煉其心,他絶食、他故意弄傷弄痛自己,但就和‘得道’越走越遠!

佛祖終在修道的森林中,虛弱到支持不住了,他的身體倒下來了,幸好遇上了一位少女,少女救了佛祖,佛祖終明白,傷害己身,絶不是得道之法。以後,少女每天便帶食物到森林供養佛祖,而佛祖也不時到村莊探訪村民和講解在家修行之法。佛祖終決定要放棄一切成規,用自創的方法,體悟人生的大道理。

再經過一輪艱苦的修煉,佛祖終得道了。這就是他想通了宇宙、人生以至眾生的本質,更想通了離苦得樂的方法!當然,在佛經內,就少不了一些神怪的描述,甚麼降魔服妖云云。魔和妖,其實就在心中!這就好像聖經也說耶穌在正式開始傳道前,也到了曠野修煉了四十天,魔鬼就來試探和誘惑祂!所以,這些口裏經常掛著甚麼‘科學證道’的人,便請反思一下,聖經不就是說‘不可試探你的神’嗎?祗有魔鬼,才會試探神!

得道後,佛祖再多活了幾十年,他到處講道,組織僧團,教導人‘離苦得樂’之法,他教些甚麼,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