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佛祖(二)

上文完結前,我說今次會說說佛祖教我們些甚麼。

但這問題實在難答,原因很多,今天先說一些比較重要的。首先,就是佛祖並無直接著作。事實上,不單佛祖,而差不多大部份宗師級的人物都如是。例如,孔子和蘇格拉底。我當然不是說他們不識字,祗是他們並沒有‘直接著作’。現傳世的《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們,記錄孔子的講課。而蘇格拉底就從來都沒有著作,其思想主要都是由其大弟子柏拉圖和其他幾位大哲學家所述作。

很多佛經在開始時,都有一句‘如是我聞’。佛經很多都是阿難尊者的手筆。據說阿難尊者有超人記憶力,他聽了佛祖的講道,便可一字不漏地全部背出,不單是字句,他還可準確記得當時佛祖的每一個語氣和表情!

所以阿難尊者在寫佛經時,便要清楚指明,這些並不是他說的,而是他所聽到的紀錄。在佛祖的僧團內,有不少飽學之士,他們也有反對這些記錄的。原因之一,便是當時佛祖用‘方言’講道。而當時的‘學術界’,在嚴謹的學術討論的場合,都必會使用‘竼文’。‘竼文’是古印度語,而且是個‘死’語言。‘死’的意思是不再會用於日常生活。為甚麼他們會用一個‘死’語言呢?‘竼文’是個絶不簡單的語言,文法規則就有二千多條,語法極度嚴謹,語義差不多沒有半點的含混。由於不會再用於日常生活,不論字彙和文法都不會增減。反觀一些‘活語言’,問題就多得多了。以英語為例,極多時間,我們都不能完全肯定某句的文法是否正確,某句式在一百年前是錯的,今天便可能是常用句式。同理,幾十年前,絶無Internet一字!‘變幻’便是‘活’語言的一大特點。

這些弟子便堅持,用‘方言’作法會記錄,語義便會含混,解釋亦會隨有關‘方言’的變化而變化,會引起後世對佛祖的思想的誤解。所以,他們希望以嚴謹的‘竼文’為佛祖做記錄,這樣便可把佛祖的思想準確傳世!但佛祖就絶對禁止,淺層的理由是佛祖要接近群眾,必要用群眾可直接了解的語言來講道。但更重要的,佛祖就是教我們要‘破文字’。用一種嚴謹的學術語言做記錄,便一定可以準確傳達佛祖的思想嗎?

非也!非也!

在《金剛經》內,佛祖說了一些表面上很玄的概念,這就是他並沒有說法,若有人說他曾說法,都是對他的誹謗!《佛經》明明就是他說法的記錄,是阿難尊者誠惶誠恐的筆錄,為甚麼佛祖會這樣說呢?原因就是佛祖了解,不論阿難尊者多用心,多努力,又用多準確的語言,但永遠都不能達至完全準確的語意(semantics ) 。佛家便叫這做‘文字障’。

舉一個例,今天,我見到一位朋友,我說:‘很高興見到你。’表面上,這是句很普通的見面語,不論在旁記錄的人多用心,甚至以現代科技,錄音和錄影,準確了嗎?不,原來,這朋友先前遇到嚴重交通意外,大難不死!

要了解佛祖所說的法,文字就更加誤導了,因為佛祖是千年一遇(若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話)的奇才,他的其中一個專長,就是可向非常不同的人說法。有不少佛經都是佛祖向兒童說的法。但如《金剛經》便是向他的根器極高的弟子說法。當然,兩者所用的語言全不相同。有不少研究佛學的人,便窮一生的精力,考證佛經的某字某句的真義。

但佛祖就一早提醒我們,不值得這樣做,拘泥於佛經的文字,對人生就一點幫助也沒有!這個現象並不是佛教的專利,差不多會出現於所有宗教以至古學問。

下次,我會開始講一講,我對佛祖教訓的個人理解!‘個人理解’並非客套,更加不是免責,而的確是個人的體悟!這些可能與大部分人的理解有出入。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