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陰陽論(十一)

上文我解釋了中國文化的兩大優點:含混和模糊。今天,我或需再作一點補充。

若斷章取義的看這一句,必會覺我在嘲諷中國文化。但我是真心真意把含混和模糊視為優點。我已和電腦交往了廿多年,總算對電腦有點了解。今天的電腦經已非常先進,但對於含混和模糊的問題,也是無能為力!

越清晰具體的理論,其時空局限性便越強!例如,論語,柏拉圖等是我經常會參考的材料。但我認罪,我重未讀過‘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人生面對的問題鮮有清晰具體。在進行顧問服務時,我經常會對客戶說:‘作為高級行政人員,你們就是要處理含混模糊的問題,清晰具體的便應留給電腦!電腦比你們便宜得多!’

好,現在我們便應開始討論《易經》,一本古老的卜卦書。但她對卦象的解釋和編排就對陰陽成了一個體系性的描述。但必先聲明,我的古文水平低劣,記憶力差,背了一卦,便忘了之前的一卦,結果來來去去,在腦中可能都祗是有幾卦而已。對這高深的‘文化遺產’其實連門也未進。可是,近年又不知從那裏來了一個‘好古’熱,人人都著書立說,大講《易經》,還出現了甚麼如‘影響你一生的六十四變’等的謬論!說這句話的人就可能連甚麼是‘變卦’也不知道!

但無論如何,《易經》都是一本‘如假包換’的卜卦書!他對人生,對哲學的啟示都是人後加的!我絶對覺得《易經》不單對我人生有啟示,甚至對我的工作:編寫電腦程式,也有啟示。但若說《易經》是在講電腦,那就是謬誤!

古代沒有電腦,沒有科學,更沒有IPod,但古人卻留下一些含混模糊的概念,這些概念既可以似電腦,也可以似科學,甚至似IPod!這些便是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