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死性不改

我終於買了一部Holga K-200N的Lomo相機了,選擇它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在同類相機中,‘性價比’最高!

我的天,我還在說‘性價比’!三百三十大元,就連一部結構複雜的國產入門級數碼相機也買得到了,要‘性價比’高,又玩甚麼菲林,玩甚麼Lomo呢?

再想,一筒菲林加上沖洗和scanning(假設不印相),五六十大元也少不了,十筒便是五六百大元,更不要說玩E沖C,省相機的錢又有甚麼意義呢?

對別人的事,我就經常可以指出類似的愚蠢行為。例如,外父就會‘死不搭的士’,就算‘的士’的價錢遠低於其他交通工具(雖然,我和太太都不喜歡乘的士,但我們考慮的是環境而不是價格問題)。又例如,有人會花很多醫藥費,而不會吃好一點等等……

但自己的事……自己的事……例如,出外旅行,我很多時還會計較當地的交通費用,當然,在一些‘昂貴’的地區,如日本,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但如到澳門,主要的費用便是三百多元的船費,再加每晚一千幾百的酒店錢,計較以十元計的交通費,有意義嗎?若要慳,不如就留在家中罷!

太太經常都半帶戲言的說我‘還未脫貧’。真的,她便在心靈上‘完全脫貧’,祗要她認定是好的東西和事情,她就從來都不會吝惜,例如,起初我們轉吃有機,我都非常‘肉痛’,但她就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

我不單還未脫貧,我還未脫技術員心態,一直以來,我都會十分留意每件新到手的設備的技術數字,有時甚至會把它們黙記於心,不單如此,就以數碼相機為例,每部新到手的相機,我都會最少試拍一兩百張,以了解它們的‘性格’,更加會和廠方的技術作數字比對。

本來,這是使用每件科學儀器的應有態度,但我弄錯了一點,相機既是一部科學儀器,但同時也是一件藝術工具,甚至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而我就祗是看到相機作為科學儀器的一面!Lomo,正正就是Low-tech、Low-fi,準確對Lomo有意義嗎?

技術數字有甚麼用?舉個例子,我揀這部相機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它有內建閃光燈,閃光燈的一個重要指數,就是所謂guide number,簡單來說,這說明這燈的光度,在鏡後測光(TTL)技術還未普及前,這個數字便是決定曝光設置的唯一依據。就算在今天,全電子化和自動化的數碼相機,這個數字仍可幫助我們去了解這閃燈的有效範圍。但早期的閃燈的實際guide number,可能和廠方的數字有很大的差異,其實,同一型號,甚至是同一批的閃燈,其guide number亦會有差異,就算是同一枝閃燈,‘電池’由‘新’變‘舊’都會影響其guide number,我年青時,便會把這些因素全部考慮進去,幸好,我的心算還可以,就在電光火石間,便會計算出正確的曝光,當然,相機的快門速度也不可盡信,光圈也不可信……這些都要一併考慮在內!

但這部相機的說明書,就連一個技術數字也沒有,面對這些情況,以往,我便會自行測試,但今次,我總算有點進步了,Lomo就是要‘忘’,而不是‘記’,我拿起這部新相機,再多看幾眼後便大笑,笑甚麼?笑我自己!例如,這相機的閃燈的一大特色,就是有四色濾光器,即紅藍黃綠膠片各一,用來過濾閃燈的光,以制造特效,這樣簡單的濾鏡,還有甚麼準確可言呢?

‘Just shoot, don’t think’

反正,這相機也沒有甚麼可調,關掉左腦,‘影’、‘影’、‘影’,這才是真正的攝影樂趣,可能我在拿了三十幾年相機後的今天,才開始領略得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