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活在當下與沉沒成本

‘活在當下’近期變了一句‘潮語’,很多人就索性把如‘不負責任’、‘不計後果’等等變成‘活在當下’的同義詞.當然,‘活在當下’不應是這樣理解的,今次,我就嘗試用一個經濟學概念去理解,但必需留意,‘活在當下’是可以有很多不同層次的理解,從經濟學角度去看,可能是最膚淺的一層,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全部!

首先,我們便要討論一個概念:‘沉沒成本’(Sunk Cost).想想一個情況,有一天,我請你到廣州吃飯,由我結帳.但你仍是有成本的,例如,有形的如車資,無形的如時間.在考慮是否應約時,你便應考慮這些成本,但當你踏上了火車,火車發車直送你到廣州時,車資和時間便立刻變成‘沉沒成本’.

經濟學對‘沉沒成本’有一個重要的推導,這就是‘沉沒成本並不再是成本’,這話何說?意思就是祗要成本一經確認而不能改變,便不應再影響未來的決定.又以上面的情況為例罷,祗要你登上了火車,車票經已是不能退還的,若假設火車不會中途停站,你就連使用的時間都不能改變.當你再考慮要在廣州做甚麼事情時,這兩項成本便不應再在你考慮之列!

按我在賭場和投資市場的觀察,很多人就是不了解這道理,以至輸很大很大的錢!就以買股票為例罷,當股票一經買入,買入的價格便立刻變成‘沉沒成本’,應與是否賣出再無任何關係.若投資者是理性的,是否賣出股票就祗應考慮日後這股票是升還是跌,而與你的買入價毫無關係!

但實際上,很多測市的方法,其實就正是捕捉這個心理預期,例如,技術分析中的‘阻力’和‘支持’位,很大關係便是由這個心理預期所形成.例如,若有很多人於十元的價位買入了這支股票,但這股票隨後便下跌,之後又反彈,我們便可預期,在十元附近會有很大的上升阻力,原因就是很多人受不了要損失的心理壓力,就算他們對這支股票的後市看淡,但都不忍於小蝕時放手,就算投資者預期了股票將會下跌到五元,祗要未出現恐慌性抛售,他們會照樣和這股票‘談戀愛’也不會在八元時賣出股票.難得等到外在環境有變,這股票預期可以大升至二十元,但祗要微高於十元,他們便會抛售.專業投資者就會看準這個機會,接收這些‘平’貨.

在賭場,這種現像就更明顯,很多賭徒便有很強的‘平手’概念,即避免損失,但這實在是完全非理性的,因為最好避免損失的方法就是‘不賭’.賭就要有‘輸’的預期.但這個規避損失的觀念,就成了泥足深陷的主因.例如,若一個人可承擔的損失是一千元,理論上,輸了一千元便應立刻停止,離開賭場,這一千元已成了‘沉沒成本’,但現實就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這個損失,不單不離開,甚至借‘高利貸’來‘翻本’,絶大部份的時間就是弄到欠下一生都還不了的債!

除了金錢之外,‘投資’在感情的‘沉沒成本’就更難理性地放下!

推而廣之,祗要是曾投下心力換來的東西,都會難於放下!就算理性上,明知這是死路一條.這就以信念最明顯,例如,相信了某個主義幾十年,不論後來發現這理論有多大的害處,人就是難於放下,因為,放下就要承認錯誤,接受自己以前走錯了路,可能最難的還不是向別人認錯,而是自己接受不了,過不了自己的一關!

‘活在當下’並不是說可以‘不顧後果’,或可以‘不負責任’,其實就是要不執著於過去和未來,‘過去的不再,未來的未來’!

今天,說了‘過去’,有機會再另文講‘未來’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