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5日 星期日

3 Idiots


不少年青人都會問我,幹甚麼行業會較有前途。我的標準答案是:「我不是先知,又怎可預知未來呢?例如,十多年前,投資銀行是極多人夢寐以求的發達行業。但現在……今天最賺錢的行業,三四年之後會如何,天曉得!還是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吧。」

現實和理想永遠都有距離,有人會說我的答案祗是理想而已,現實上,永遠都不是以前途為重嗎。真的!我的答案實在非常‘老套’。對不起,我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好好的表達,還是推薦大家去看一部好電影《3 Idiots》,這是部印度電影,香港譯為《打死不離三兄弟》,而國內好像是《三傻大鬧寶箂塢》,這個譯名實在差勁,就把這片簡單看成是部搞笑劇,她確實是部喜劇,但不單是搞笑!

這戲正是要帶出‘讀書應為興趣’這個‘老套’答案,但她引人入勝,不像我的答案這麼悶蛋。

故事講述三個進了名牌大學的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和畢業後的事業發展。男主角是個天才,但就完全不妥協於建制,經常挑戰教授甚或是院長。有一次,他把院長氣得死去活來,院長把他拉到一個大課堂,要他面對百多學生示範講學,目的當然是要為難他。不想穿橋,不能講太多劇情了,但其結論就非常有啟發性,這就是當大家都集中精神於應付考試,不求甚解地背誦,這樣學習真的有意義嗎?他就是問,我們可有對知識的好奇,又是否還擁有解開難題的喜悅呢?

是的,他問的問題其實就是科學發展的原動力,我並不相信祗對錢有興趣的人可以從事科學研究。不要說甚麼大科學家,就算是一個程序員,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挑戰,解決不同的難題,對一般人來說都是非常痛苦和疲累的。若程序員不是喜歡解決難題,而單是為了工資,這工作將會非常痛苦。

但有一點我是必需補充的,這片也不能不用‘常識’去定義成功。最後,男主角的成功,還是要由世俗標準去量度的。這點我就真是不敢苟同,想想,一個生活的開心快樂,但沒有甚麼世俗的成就的人,又算不算成功呢?

例如,按世俗的標準,Steve Jobs當然非常成功,我有足夠理由相信,他就是按自己的興趣去做事。但和Steve Jobs行徑相近的人多的是,但世上就祗有一個Steve Jobs。若我們祗用世俗標準來量度人的成功,這些人豈不成了這想法的反證嗎?對我來說,真正的成功在內,而不在外。用世俗的標準,Steve Jobs當然非常成功,但我就覺得他不是個開心快樂的人,在這角度看,他也不太成功。

這戲實已非常努力去平衡這些角度,男主角是很開心快樂的,他亦擁有多元成就,但這就令劇情變得遠離現實,特別是基於劇情的需要,必要在畢業後數年,便要為成就下定論,男主角的成就,在時間上並不可能。但不重要了,戲劇就是戲劇!

(未完,等大家都看了這片後,再討論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