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金融海嘯與科學本質的反思(七)

上次說到我猜想‘迷你債券’實在不是債券,而是賭約。這才是我的題目的後半部份‘科學本質的反思’的切入點!

還記得‘making money from nothing’嗎?金融機構是如何賺錢的呢?請忘記初等經濟教科書的說法,它們很多都已不合時宜了!單從息差賺錢,利潤實在微薄。近年,大部份機構都是以‘衍生工具’賺錢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但亦很複雜,簡單就是在買賣間,微中取利,但複雜的地方就是操作和過程。

就以一直說的外匯買賣為例,莊家賺些甚麼?他們的利潤是以‘點子’計的!甚麼是‘點子’,例如現時1美元大概兌105日元,報價是會到小數後兩個位的,例如105.32,莊家會同時開出買入和賣出價,例如,105.32,105.35,這0.03的差別,便是3個點子,就是莊家的‘利潤’。

以前,在香港進行外匯交易,8個點子的差價是很正常的,若遇上市況波動,差價便有幾十個點子,有些機構還會收取甚麼佣金,交易費云云……但現在不同了,例如,在美國進行類似的買賣,不要說佣金和雜費全免,差價亦祗是2至3個點子。這即是說賺盡也祗是萬分之二三左右。

等等,那麼她們的員工的巨額人工又從何而來呢?答案是‘大’或‘多’。就以2個點子的差價為例,10,000美元的交易利潤便是2美元,100,000便是20美元,1,000,000便是200美元……

每天,全球金融市場就進行以千憶甚至是萬憶計的交易,2個點子也是天文數字了!當然,穩健的莊家是不會‘賺盡’這兩個點子的,如上文所說,若出現了足夠多的不平衡,她們應向上一級的莊家買貨對沖,而她的上一級呢?又可能要向再上一級買貨對沖,如此這般,你一項的交易便‘衍生’了多項的交易出來。

但請留意,越向上,其‘利潤’便越微薄,但數目就越大,所以,利潤的絶對值仍然驚人!但運作就不容許有任何誤差。這話怎說,例如,你去接一單生意,毛利有百份之五十,若你有一個‘微小’的計算錯誤,把成本算低了百份之十,問題都不大,賺是賺少了,但仍是有賺。但若毛利祗是萬份甚至是十萬份幾,你又有多少計錯的空間呢?

投資銀行,正正就在玩這樣的‘遊戲’,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投資銀行吸收了不少火箭科學家。就是這個金錢遊戲對數字的精確要求,與送太空人上天無異!

祗要翻開任何一本‘精算’或‘投資銀行學’的教科書,你極可能被一大堆摸不著頭腦的公式和推導,嚇得目瞪口呆,算了罷!

論科學性,這門絶對是門嚴謹的科學!有數學模型,有實質數據,有預測性……而且長時間的實驗和實踐都正確!參與者更加賺到天文數字的利潤。

但最終還是出事了!而且出了大壞事,為甚麼?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