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我開始注意Lomo,看過去,很多Lomo的理念,其實我早就知道,祗是並沒有有系統地整合而已,這甚至可以用‘一見如故’來形容。
今天,我先討論一個概念:lo-fi,lo-fi是相對於Hi-fi而說的,所謂Hi-fi就是High Fidelity的簡寫,最常用於音響器材,即高保真,所謂高保真,就是系統會忠實地重播。
我們便會經常用這標準來量度影音器材,但‘如實’又是否代表‘好’呢?‘如實’是客觀的,而‘好’是主觀的價值判斷。舉個例子,在我醉心研究音响器材的年代(廿多三十年前),一個方便量度音響器材保真程度的技術參數便是THD(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一般的平價擴音機,THD便在 1-5%之級別,工程師不知要多努力,又增加多少成本,才可把THD降低到0.01%的級別。
但最諷刺的卻是,頂級擴音機(售價十萬以上的),其THD可能高達10%,多有趣!
用諸攝影,我也可以隨便說出幾十個指標,這些指標,都是量度器材是否能如實記錄和重現光學資料。太太就經常調笑地說,一說到照片,我總是看出其他人根本不留意的問題。事實上,我這種眼光,亦經常為我帶來麻煩,例如,有一次在老友的聚會中,有位極有名氣的攝影教授,他展示其最新作品,老友們都大讚不已,特別,這些是女模的豔照,就祗有我,脫下近視眼鏡,近距離檢視有關照片,然後問:‘為甚麼這裏會有banding的?’
教授有點不好意思的說:‘Exposure低了約三分二級,谷上……但極少人會看得出!’
老友們,真對不起,以我今天的眼力,若我不除下眼鏡,作近距離檢視,還會有問題嗎?在‘放大鏡’下看世界,很多時都會本末倒置,藝術就不單是‘如實’,例如,有一傳承自蘇俄的畫派,便要把畫畫到和照片沒有分別,但我個人就認為,這種畫派的意義其實不大,要求真到這個地步,不就拍一張照片罷!
Lomo強調的Lo-fi就正正是Hi-fi的相反,Lomo的相片總是有技術問題的,不是色調誇張失實,就是過光或過暗,不正常的反差,還會出現很多不規則的模糊……但這些就正是攝影有趣的一面。回想我自己的攝影歷程,一直都著眼於技術的正確性,說穿了,實在是‘自我’(ego)的膨脹,我就是要證明給別人看,我可以拍出一張清晰無暇的照片,漸漸,甚至祗是為滿足‘自我’。
我已再無興趣去證明甚麼,若有人說我不懂用相機,由他罷。今天,我就是拿著一部玩具機在街上行走試拍,這是個十分美妙的經驗,現在,我做任何事,都必是要令自己開心快樂的,重執玩具級相機,實帶來了不少樂趣,沒有任何技術上的操控,就是連取景都不大準確,一切都是‘斷估’,按下快門後,便要等菲林沖洗出來才會知結果,期待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未完,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