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科學應做些甚麼?

在‘應然、標準、Tautology’發佈後,我收到一些回應。其中一個特別有趣的,便是有關一部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港譯‘明日之後’國內譯‘後天’,國內的譯法實在不知所謂)。

原來,香港的電視台,於上週末播出了這部電影。我久沒看電視,當然不知道。朋友便比對劇情和我所說過的,實在非常有參考價值。

這部戲我在多年前看過,其細節經已有點模糊,但大體的記憶還是清晰的。

首先,我必需說明,但凡論述科學的戲劇都不可以當成是‘真科學’。這是部嚴謹的電影,其科學顧問亦交了八成以上的功課。但仍不乏嚴重的概念錯誤。例如,為了有一個‘大團圓’結局,主角便推論當地面被冰所覆蓋,便會反射太陽光,這樣便會令溫度上升,地球便會漸漸恢復過來。但這就與事實不符,正正因為太陽光被反射,所以不會被地面吸收,這便會令溫度再下降而不是上升,若弄到這個地步,地球祇會越來越冷!

雖有毛病,但它仍然是值得欣賞的。戲中論述了很多‘普世價值’。例如,主角冒死去救自己的兒子,當其他人對他的兒子說:‘這樣惡劣的情況,你的父親是來不了的。’但兒子很有信心的回應:‘他說他會來,他便會來。’

但更重要的,還是戲中討論了科學與政治(行政)的關係。主角作為一位科學家,他就是在國際科學會議上說真話,這就批評了美國的國策,會上,他更和美國副總統‘頂撞’!若科學家也要為政治服務,還算得上是‘科學家’嗎?但就算是在美國,這也不是毫無後果的。他一回國,主管便對他說,機構的預算被大幅削減!主角就是甚麼也不理會繼續回到實驗室。

到了災難真的出現,主角在總統會同主要的官員的緊急會議上,簡報情況、推論和預測後,他的工作便完結了。他就開始其拯救兒子之旅!

多年前,香港有一天下大雨,當時香港教育署並沒有宣佈停課。及後,在立法會上,教育署長受到猛烈的評擊,他辯解時便出了一句名句:‘我不是神仙’。意即,當時的天氣數據,根本就不足夠他作出決定,於是責任不在他。

李署長,你錯了!科學家的責任,祗是提供客觀情況的描述和有限的預測。科學家能做的便是這麼多。停課與否絶對是政治(行政)決定。不論停課與否,都會有其相應的問題,你作為高級官員,享有超高工資,我們就是期望你能作出明智的決定。若錯了,你就應負起責任!

同樣,在戲中,大災難經已發生,不論怎樣做,都會有問題,但作為美國總統,就是要在兩難中作出明智的決定!科學家提供了客觀數據和預測後,他的工作便完結了。之後,便是政治!

我經常對客戶說:‘電腦祗可以提供客觀數據,支援你們作決定,但作決定是你們的責任,若電腦可以代你們作決定,你們還有工作做嗎?你們該清楚電腦遠比你們便宜。’

沒有留言:

網誌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