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融資是幾十年前一個非常賺錢的公司,當時的電腦售價非常昂貴,很少公司可以一筆過拿出這樣多的資金,所以,就要尋求融資。而作為IBM的附屬公司,當然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但是,按當時IBM最重的公司文化之一:‘認真’,批核資款的程序長達二三個星期,這就令很多前線業務人員非常火光,融資乃一門高度競爭的行業,在這二三個星期,可以發生的事情實在會太多,到資款批出時,客戶可能已在其他途徑取得融資。
於是,她們請了一位名企業顧問來研究和處理這問題,結果!?在一場‘小改革’後,九成的過案都可以在半天內完成批核!
是甚麼的魔術?不是魔術,祗是解顧了八九成的‘專家’而已!
原來,在這企業顧問小心研究整個批核程序時,發現有八九成的個案都非常簡單直接,想想,若有一間年收入以億計的上市公司,融資幾十萬來購買電腦系統,還需要做詳細的背境和財務調查嗎?
但是專家就是專家,他們可以搬出千個理由,說明多大的公司都有‘走數’的可能!當然,世上並沒有不可能的事,匯豐銀行絕對有倒閉的可能,同樣,美國也可能會亡國,問題是機會有多大而已。更重要的是,當完成了這些財務專家的所有程序,我也不相信他們會建議不借錢給匯豐!分別就在於若完成了這些程序後,若匯豐還是倒閉的話,就是‘天災’,無人需要負責而已!
所以,這顧問把批核的程序電腦化了,改由一群‘文員’按既定程序操作,九成以上的個案,不用一兩小時便完成整個批核程序,當然,會有一些個案是這程序無法處理的,這樣便會交由‘專家’進一步跟進,所以,是解顧了八九成而不是全部的‘專家’!
以上例子,出自企業管理大師Michael Hammer的‘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這書普遍視為‘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業流程再造)的經典之作。
他就是用這例子說明,機構要有效率,就要多用通材,而盡量減少‘專家’。他並不完全否定專家的作用,但就是警告‘專家’是很危險的!
這又對我們身處的環境有甚麼啟示呢?下文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