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介紹過『火星任務』這本小說,總括而言就是非常欣賞,而當時我已聽聞這書會搬上大銀幕。
前幾天終於看了,整體成績算是很不錯,但如我所料,由於小說實在極細緻和精彩,電影也必需把大量細節簡化,特別是科學部份。
太太看完之後就提出了幾個犯駁位,我的答案都是「原著不是這樣的」!
近期,有關這電影的評論實不少,但似乎大部份作者都是沒有看過原著的,本來,評論一電影未必要看過原著,但這部電影就有點例外,太多科學問題,斷估問題就比較大了!
例如,名科普作家李偉才博士評論時,就犯了一個嚴重錯誤,他完全不知道太空船是使用離子引擎的。電影沒有直接交代,祗是拍了幾秒太空船尾放了點藍光,若我沒有看過原著,也可能會看漏。
由於李博士看漏了這點,於是他就在評論中多處出錯,可見,作這戲的評論,看原著可能會好得多!
或我解釋一下離子引擎是甚麼。火箭用的是化學引擎,就是用化學能產生高壓,在一端開口,在另一端便產生推力,推動火箭!想想,在地球表面,地球引力做成的加速度是10ms-2,要大於這個數才能上升,更要在短時間內加速到宇宙速度,所需能量甚鉅,取決於火箭的大小,可能在極短時間內,消耗數以十甚或百噸計的燃料!
李博士就是以這個概念去看火星任務,火箭升空後,燃料便會所餘無幾,於是就主要會以精確的軌道,盡用行星和太陽的引力,推動太空船,而太空船會盡量不主動使用能量推動。
離子引擎的發明就令去火星這類長途太空旅行變得更加可行。其原理就是由一核子反應堆推動,產生連續不斷的離子流,由於離子的質量很輕,其產生的加速度非常有限,小到可能是地面加速度的幾千到萬份一而已!這麼小的加速度在地面根本就微不足道,甚或完全感覺得到。但在太空就不得了,首先,在太空沒有阻力,太空船的加速的效果便可以累積,舉個例子,若離子引擎祗有地面引力的萬份一,一萬秒的效果就等如在地面上的一秒,而且地球上有空氣阻力,這便是降落傘的原理,若一件東西自由下降十秒,其速度已很不得了。若要飛到火星,時間多的是,不論多微小的加速度,累積效果也不得了!
其實,整個故事都是建基於這個假設,太空船回地球時已有很高速度,而其返回火星時更以離子引擎加速,這比單用化學火箭高速得多。而最後的橋段,編劇也理解錯誤了,戲中強調的是一個大威力的炸彈,其實炸彈的威力一點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從太空船炸開一個洞,而產生如火箭的推動力。這個推動力會遠遠大於離子引擎!
科學是個很硬的學科,沒有斷估的空間,評論電影可以斷估,但若因誤解而批評原著,就可能有點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