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有課文提到電鍍技術,老師便直指昂貴的鍍金電線是種迷信。他就是說,人們以金的傳導率高,就可以增加訊號傳輸為由,渲染鍍金線的價值。但他就指出,由於鍍金層非常薄,經過計算‘證明’鍍金層的電阻也很高,相對於主體的銅線,導電率雖低但切面面積大,實在對整體電阻的改善甚微,由此,他更得出使用鍍金線改善訊號傳輸是‘迷信’的結論!
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學者討論些甚麼?他們會激辯驢子有多少隻牙齒,他們引經據典,可以為此而貢獻上一生的時間,結果有位年青人去問,為甚麼我們不找隻驢子來,數一數牠有多少隻牙齒呢?
不要笑,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科學本來就是要人接受新事新物,要人思想開放,而更重要的就是以實驗為依歸。當大部份音響發燒友都聽得出換上鍍金線後,音效出現的分別,是誰迷信呢?
這種態度其實並不是科學,甚至可以說是反科學的‘科學主義’。簡單來說就是‘科學便是真理’,任何科學不能解釋的都是虛假和迷信。但真正的科學精神,就是‘科學永遠都不可能是真理’!科學家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要推翻現在的科學理論。當老師用歐姆定律計算出鍍金線對電阻影響不大,但這又和大部份發燒友的感受不同,那麼我們便應問是否歐姆定律出了問題,還是影響音質的除了電阻外還有其他的因素,當理論和實驗出現分歧時,永遠都是再思考理論正確性,而不是忽略實驗數據,甚或把實驗講成是迷信!
由於我一直都對電子學有濃厚的興趣,我對老師的話半信半疑,按他提出的模型,變換多組參數,進行了多次的計算,發覺就如他所說。但心中總有點不服氣,結果在進一步資料搜集中發覺原來導線和訊號傳輸已是個大得驚人的題目,當年沒有互聯網,但在公立圖書館內我都可以找到厚厚的書,就是討論有關題目,書中的數學對當時的我,簡直就是外星文。
我坦言,直至今天,我對導線學仍是個門外漢,更不會花十萬八萬去買一條‘靚線’,更無足夠的理論根基去討論這門學問。但基本原理還是掌握了一些,對非常簡單的鍍金問題還可以說一兩句!
簡單來說,老師當年用的是直流電的計算模型,但音響用的訊號線是用來傳送音響訊號的,這些都不是簡單的直流電。交流電和直流電在導線內的表現會相當不同,特別是頻率越高,相差就越大,也可以說越古怪。科學在這題目上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我就單講一個‘簡單’效應罷!
這個叫‘皮膚效應’(Skin effect),這效應說明訊號的頻率越高,就越不能走在導線的中心,所以當頻率高到某個程度,訊號就祗能走在導線的表面,所以,若導線表面鍍了金,便會對高頻傳輸大大有利。
不過我要再次說明,訊號傳輸學是門極複雜的學問,例如,高價的導線,其份子結晶構造是非常講究的。這個‘簡單’的‘皮膚效應’祗是入門常識而已!現實世界要考慮的問題遠複雜得多。
下次當你拿著所謂‘科學知識’而罵人迷信時,請三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